好鸟知山意,晴光想岸容。
舍舟人兀兀,入谷路重重。
笔底腾高壑,尊前堕远峰。
狂歌从白眼,随处倚长松。

注释:

①奉和少司马溪隐庄:这是杜甫的应制诗,是奉和当时宰相严武的《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诗而作。这首诗就是仿效严武的写法,为当时任成都少尹的崔光远写的。

②好鸟知山意:好鸟知道山中的情趣(指隐居)。

③晴光想岸容:晴朗的阳光映照水面,想象岸上的景色(指隐居之处)。

④舍舟人兀兀:停船上岸后,显得孤独无依(指隐居之处)。

⑤入谷路重重:进入山谷的道路曲折蜿蜒,十分险峻(指隐居之处)。

⑥笔底腾高壑:笔下写起高高的山沟(指隐居之处)。

⑦尊前堕远峰:酒宴上倒影出远处山峰(指隐居之处)。

⑧狂歌从白眼:放声歌唱,唱出了激愤的情绪(指隐居之处)。

⑨随处倚长松:到处都靠着苍翠的大树(指隐居之处)。

赏析:

首联“好鸟知山意,晴光想岸容”,写景有情。诗人在写景时融情于景,使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清幽、明净的气氛。这里“意”字、“容”字用得好,它把鸟儿对山的感情、阳光映照在岸边的景色写得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颔联“舍舟人兀兀,入谷路重重”,写自己的心情。这两句诗通过写自己独自来到隐居的地方,感到孤独无助,心情烦闷。“兀兀”二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重重”二字则写出了山路崎岖,行路难行,表达了他内心烦闷、苦闷、愁闷。

颈联“笔底腾高壑,尊前堕远峰”,“笔底”即纸上,指写作。意思是说,在写作的时候,心中仿佛有高壑、远峰浮现。“高壑”、“远峰”是虚写自己的心境。

尾联“狂歌从白眼,随处倚长松”。狂歌,指大声唱歌;白眼,指白眼向天,表示不屑一顾。意思是说,我在这里大声唱歌,唱出了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情。“倚”字写出了自己的无奈、苦闷。

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感情真挚热烈,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