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曰让祈门训导

优游新趣佳山水,仰止前谟近圣贤。
六籍日须鞭策进,寸心幸莫利名牵。
杏坛铎晓光风满,蕙帐琴寒霁月悬。
从古男儿当自奋,剩将事业答青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曰让祈门训导》是明代诗人吴与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对其作简要介绍:

  1. 作品原文
    优游新趣佳山水,仰止前谟近圣贤。
    六籍日须鞭策进,寸心幸莫利名牵。
    杏坛铎晓光风满,蕙帐琴寒霁月悬。

  2. 创作背景:吴与弼的诗歌创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而《寄曰让祈门训导》则反映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其追求真理的精神。该诗作于吴与弼任职期间,可能是在担任教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教育工作的热情以及对于道德修养的坚持。

  3.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教育理念的阐述,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同时,诗歌中流露出的儒家思想,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想的追求。

  4. 文化影响:作为明代的诗歌作品,《寄曰让祈门训导》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文学现象,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折射。它传递出的价值观、教育观、人生观等内容,对于研究明代文学乃至更广泛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寄曰让祈门训导》不仅展示了明代诗人吴与弼深邃的艺术造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