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绶出都门,经旬傍水村。
新蝉风乍应,高树荫初繁。
月与飞帆伴,津无候吏存。
讵知行路里,翻得一逃喧。
流河道中
介绍
流河道中是明代诗人吴维岳的一首七言律诗。吴维岳在《流河道中》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水乡特色的晚景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从文学形式上讲,《流河道中》属于古代诗歌的一种。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诗歌格式由四联构成:每句七个字,共八句,遵循严格的平仄格律,体现了汉语诗歌音韵和谐的美学追求。七律尤其强调平仄的严谨,以及诗句间的内在联系,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节奏明快、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从内容主题上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与哲思。诗中的“垂绶出都门,经旬傍水村”描写了作者离开京城后,在河边度过的时间。接着,“新蝉风乍应,高树荫初繁”展现了夏日傍晚的景色,给人以清凉之感。“月与飞帆伴,津无候吏存”反映了作者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由。“讵知行路里,翻得一逃喧”则表达了作者对喧嚣生活的厌倦及向往宁静的内心感受。最后一句“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则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反思。吴维岳通过这四句诗,构建了一个既具画面感又富含哲思的意境空间。
从文学技巧上来看,此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诗中使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自然界的元素赋予人类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新蝉风乍应,高树荫初繁”等句子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心境相联系,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和深邃。此外,通过对“月与飞帆伴,津无候吏存”等情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之情。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美化了语言,也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和感染力。
从历史价值上讲,作为明代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环境,还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通过对《关河道中》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进而了解明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情。同时,该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流河道中》不仅是一首诗作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