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上诗应罢,窗间月复明。
好怀未忍寐,端坐忆平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阁上诗应罢,窗间月复明。
好怀未忍寐,端坐忆平生。
《窗间独坐》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他是“明四家”之一,以其诗、画闻名于世。沈周隐居乡里,奉母而耕读,一生不仕。他的画作与唐寅、文徵明、仇英齐名,有《石田先生集》传世。
诗歌赏析:《窗间独坐》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有生但恐违温饱,凡事无能与短长”反映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不再强烈,转而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他通过描写自己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景。《窗下独坐》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诗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文学地位: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沈周的《窗间独坐》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哲学,还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追求。在文学史上,这首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被广泛传颂。
《窗间独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志趣和审美理想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探讨,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还能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