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碧浪湖二首 其一

绀塔高悬山寺,兰舟不远人家。
载出村庄儿女,折来杨柳桃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白的《泛舟碧浪湖二首·其一》是一首唐代的七言绝句,创作于诗人寓居东鲁之时。这首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情感寄托,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品原文及鉴赏
  • 原文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 鉴赏
    《泛舟碧浪湖二首·其一》是李白在寓居东鲁时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湖光山色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第一句“日落沙明天倒开”,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沙滩上,天边泛起的金色光辉,更巧妙地运用了反义词“倒开”,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画面感。接着,“波摇石动水萦回”一句,则生动地捕捉了湖面上水波荡漾、石头被水波激起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动感。最后一句“轻舟泛月寻溪转”,通过“轻舟泛月”、“寻溪转”等意象,传达出诗人乘着小舟在月光照耀下游览山水的浪漫情怀。全诗语言简练而又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以其卓越的诗歌成就被世人传颂。李白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婉约的田园诗;既有激昂的送别诗,也有深沉的思乡诗。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想象力丰富,语言明快而富有节奏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学贡献:李白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融入了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他开创了唐诗的许多新风格,如奔放豪迈的浪漫主义,以及清新脱俗的唯美主义,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代中期,也就是李白生活的时代。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政治清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得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其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气息。
  1. 艺术特色
  • 用字选词:李白在这首诗中精心挑选用字,力求准确而生动地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情感。例如,“日落沙明”中的“日落”既指太阳落下,也寓意时间的流逝;“天开”既指天边的云彩,也暗示新的开始。这些词汇的选择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还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含义。
  • 结构布局: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而有序,层次分明,从日落到月升,再到轻舟泛月,诗人一步步展开对湖光山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种由近及远、由实至虚的结构布局,使得诗歌的意境得到了有效的扩展和深化。

李白的《泛舟碧浪湖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也展示了李白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