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湖头

野阔云争瞑,江空雨未休。
问程须策马,灯火宿湖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湖头》是明代诗人吴与弼创作的一首诗,全文为:野阔云争瞑,江空雨未休。问程须策马,灯火宿湖头。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在当代依然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下面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生平事迹:吴与弼,明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对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1. 诗歌原文
    野阔云争瞑,江空雨未休。
    问程须策马,灯火宿湖头。

  2.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宿湖头》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比“野阔”与“江空”的景象,诗人吴与弼展现了一种壮阔而又寂寥的意境。诗中“问程须策马”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行程的期待与急迫,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索。
  • 思想内涵:吴与弼通过《宿湖头》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试图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平和与超然。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吴与弼作为理学大师的思想深度,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宿湖头》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明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