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其二十 芦

江湖渺无际,弥望皆高芦。
芦本水滨物,久疑平陆无。
移根偶种植,沟浅土不污。
纵横勿遍地,叶卷多葭莩。
白花可为絮,长干须人扶。
每当风雨夕,萧萧亦江湖。
宛如扁舟过,榜人共歌呼。
浩然发归兴,岂为思莼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是明代吴宽所作的一组诗,其中“其二十”为“芦”。这组诗歌以描写园中草木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吴宽(1430—1510),字世基,号横山居士、匏庵,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定。

  2. 诗歌原文:《记园中草木二十首》之“其二十”为“芦”

  • 江湖渺无际,弥望皆高芦。
  • 芦本水滨物,久疑平陆无。
  • 移根偶种植,沟浅土不污。
  • 纵横勿遍地,叶卷多葭莩。
  • 白花可为絮,长干须人扶。
  • 每当风雨夕,萧萧亦江湖。
  • 宛如扁舟过,榜人倚舷呼。
  • 野径入深竹,空翠湿衣裾。
  • 清泉石上流,古木半成墟。
  • 草堂依小筑,幽意自相宜。
  • 松风生石罅,清籁闻樵歌。
  • 日暮云收尽,归禽傍林宿。
  • 春草碧连天,游子正迷津。
  • 夜月映窗纱,孤灯耿不眠。
  • 寒花发故砌,幽香满闲轩。
  • 秋声入素弦,泠泠动四筵。
  • 雨露润苍翠,万物各鲜妍。
  • 霜雪覆青松,挺立凌霄汉。
  • 晨光破晓色,万象更更新。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江湖渺无际”,描绘出一片茫茫的江湖景象;“弥望皆高芦”,则突出了高高的芦苇成为这一景观的主要特点。这些描绘勾勒出一幅宽广而宁静的自然画面。
  • 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芦苇的描绘抒发了一种超脱于尘世纷扰的情感。“每当风雨夕”等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悟与寄托,透露出一种隐逸的心境。
  • 艺术手法:吴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纵横勿遍地”,“叶卷多葭莩”等,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传达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 文化内涵:这组诗不仅展示了江南水乡的风光,也反映了古人追求自然和谐、向往隐居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吴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多关注于诗文创作和对自然的欣赏。他的生活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使他能够深入观察并描绘自然界的美好景致。
  • 作品的社会影响:该组诗在当时受到文人的喜爱,对后世亦有影响。它不仅展示了吴宽的诗歌才华,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作为明代吴宽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一种体现。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吴宽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