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渺无际,弥望皆高芦。
芦本水滨物,久疑平陆无。
移根偶种植,沟浅土不污。
纵横勿遍地,叶卷多葭莩。
白花可为絮,长干须人扶。
每当风雨夕,萧萧亦江湖。
宛如扁舟过,榜人共歌呼。
浩然发归兴,岂为思莼鲈。
译文:
江湖辽阔无边,到处都是高高的芦苇。
芦苇本来是水边的植物,我长时间怀疑平原上没有芦苇。
把它的根移植到地里种植,沟渠太浅土壤污染。
纵横交错地分布着,叶片卷曲多有芦管。
白色的花朵可以作为絮,长长的干需要人扶持。
每当风雨之夜,萧飒的声音也是江湖。
好像扁舟在穿越,船夫们一同欢呼。
心中充满浩然之气,哪里是为了思乡鲈鱼?
注释:
- 江湖:指广阔的水域。
- 渺无际:辽阔无边。
- 弥望:满眼望去。
- 高芦:高大的芦苇。
- 本:原本。
- 平陆:平坦的土地。
- 移根:把根部从水中取出来移植到陆地或其他地方。
- 沟浅土不污:沟渠太浅,土壤被污染。
- 纵横勿遍地:到处都有,纵横交错。
- 葭莩:芦管,芦苇的纤维。
- 白花可为絮:白色的花朵可以用来做絮(棉絮)。
- 长干须人扶:长长的干需要人扶着。
- 萧萧亦江湖:萧索的声音也像是江湖一样。
- 扁舟:小船。
- 榜人:船上的水手。
- 发归兴:产生回家的兴致。
- 岂为思莼鲈:难道只是为了思念莼菜和鲈鱼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通过描绘江湖中的芦苇、风声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豁达和豪放。首句“江湖渺无际”奠定了整首诗的背景,接着诗人通过对芦苇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大挺拔的形象,以及在江湖中的独特地位。第二句“弥望皆高芦”进一步强调了芦苇的高耸和广泛性。第三句“芦本水滨物,久疑平陆无”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芦苇生长环境的好奇和疑问,似乎长久以来都以为平原上是没有芦苇的。第四句“移根偶种植,沟浅土不污”则展示了诗人将芦苇移植到土地中的场景,尽管沟渠太浅导致土壤被污染,但依然坚持种植。第五句“纵横勿遍地,叶卷多葭莩”描述了芦苇生长的无序性和坚韧的生命力。接下来“白花可为絮,长干须人扶”则是对芦苇花和纤维的描述,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第七句“每当风雨夕,萧萧亦江湖”则将芦苇与江湖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诗意的画面。最后两句“宛如扁舟过,榜人共歌呼”和“浩然发归兴,岂为思莼鲈”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