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楼府庵中 其二

歇马高林见水源,时从明月咏潺湲。
不知浩荡沧溟上,万折东趋路几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楼府庵中其二》是明代诗人吴与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吴与弼,字子傅,是明朝江西崇仁人,他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其作品体现了他对理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的生平事迹在《康斋文集》中有记载,显示了他在学术上的执着追求和贡献。
  1. 诗句原文
    歇马高林见水源,时从明月咏潺湲。
    不知浩荡沧溟上,万折东趋路几千。

  2. 诗意解析

  • “歇马高林见水源,时从明月咏潺湲。”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在高处的树林里看到了清澈的水源,不时从明月下吟咏着潺湲的流水声。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 “不知浩荡沧溟上,万折东趋路几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沧溟象征着广阔的海洋,暗示着人生的广阔和复杂。诗人在思索人生的路途,即使曲折迂回,也要勇往直前,探索未知的领域。

吴与弼的《宿楼府庵中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对于生命态度的一种反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