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见菊

重阳已过十馀日,才见疏篱菊有花。
厌逐纷华供俗眼,独留冷淡伴诗家。
清霜数朵水边净,落日一枝风外斜。
为汝秋深慰萧索,酒酣聊取插乌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节后见菊》是明代著名诗人吴一鹏的作品,创作于明朝时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背景: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是明苏州府长洲人。他在仕途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任职编修、侍讲等职务。在正德初年进入朝廷,成为经筵讲官,但因受刘瑾排挤而离开。在瑾败后,他得以复出,继续为朝廷效力,并曾参与争论大礼的议题,显示了他的政治立场和风节。
  2. 诗歌原文:重阳已过十馀日,才见疏篱菊有花。厌逐纷华供俗眼,独留冷淡伴诗家。清霜数朵水边净,落日一枝风外斜。为汝秋深慰萧索,酒酣聊取插乌纱。
  3. 诗句赏析:诗中的“重阳已过十馀日,才见疏篱菊有花”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菊花的欣赏。菊花在深秋时节盛开,给萧瑟的秋日增添了一抹亮色。“厌逐纷华供俗眼,独留冷淡伴诗家”则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态度,选择独自欣赏这宁静的自然美景。“清霜数朵水边净,落日一枝风外斜”描绘了菊花在霜降后的清新和傍晚时分的美态。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饮酒之际,以菊花插乌纱的形象,表达出他对秋天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节后见菊》不仅展示了吴一鹏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