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间石上听鸣泉,清比琴声更自然。
有客欲来醒俗耳,挂冠已约在明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松间石上听鸣泉,清比琴声更自然。
有客欲来醒俗耳,挂冠已约在明年。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其七”是明朝吴俨的作品。下面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介绍:
作者背景: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他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及第,被选为庶吉士。作为明朝的文人,吴俨的生平与他的诗作一样,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品原文:“松间石上听鸣泉,清比琴声更自然。”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景象,诗人在松林和岩石之间聆听泉水的鸣唱,感受着那如琴声一般的清新自然。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展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于世俗喧嚣的抗拒。
艺术手法:吴俨在《待隐园次杨太宰韵·其七》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有客欲来醒俗耳,挂冠已约在明年”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宾客到访客群的欢迎,也暗示了他对于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吴俨的这首《待隐园次杨太宰韵·其七》不仅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读者,更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