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间石上听鸣泉,清比琴声更自然。
有客欲来醒俗耳,挂冠已约在明年。
【注释】隐园:即杨太宰的别墅。
【赏析】诗以隐逸生活为题,写诗人于山中幽居,松石之间,聆听泉水潺潺,其声清越,与弹琴无异,而比之更胜一筹,令人神怡心旷;又因有客欲来,故作辞谢之态,挂冠而去。全诗构思新颖,不落窠臼。
松间石上听鸣泉,清比琴声更自然。
有客欲来醒俗耳,挂冠已约在明年。
【注释】隐园:即杨太宰的别墅。
【赏析】诗以隐逸生活为题,写诗人于山中幽居,松石之间,聆听泉水潺潺,其声清越,与弹琴无异,而比之更胜一筹,令人神怡心旷;又因有客欲来,故作辞谢之态,挂冠而去。全诗构思新颖,不落窠臼。
【注释】: 游观音阁二首 其二:第一首诗的标题。 极目江波阔,惊心沙岸摧:放眼望,只见江水浩渺,无边无际;面对沙滩,心中不由得惊悸万分,因为沙滩在海浪的冲击下,已经变得十分险恶了。 倚岩谁搆阁,断石自封苔:站在岩石之上,看到那些被海浪冲刷得支离破碎的石头,它们竟然还能顽强地封住了长出的苔藓,这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水鸟随潮去,风帆逆浪来:随着潮水的涨落,水鸟们纷纷飞向远方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逐句释义”“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全诗大意。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时注意结合标题、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首联“高丘构华屋,物理近人情”,以高丘上筑起华丽的房屋,暗喻世态炎凉。诗人通过对比来揭示主题
宿安平驿 昔年逢险厄,今夜宿安平。 流水船前过,微风树底生。 入云孤鸟影,隔岸一蝉声。 追忆樯倾日,中宵梦亦惊。 注释: 1. 宿安平驿:在古代,驿站是传递公文、马匹等的场所。诗人在夜晚住宿于这个驿站。 2. 昔年逢险厄:指过去的某个时期,诗人经历了一些困难和危险的事情。 3. 今夜宿安平:指当前的夜晚,诗人在这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4. 流水船前过:指夜晚,水流潺潺,船在前方经过。 5.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 “路僻书难寄”的意思是:路途偏僻,书信难以寄达,表达了诗人因路途遥远而写诗寄情的无奈之情;“官闲客亦稀”,意思是:官闲无事,客人也少了,表现了诗人因官职低微而写诗寄意的孤寂之情;“卧听黄鸟哢,伫看白云飞”的意思是:卧着听着黄鹂鸣叫,站着看着白云飘飞,表达作者在静谧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自己的渺小;“月暗燃藜杖,风轻换葛衣”的意思是:月光昏暗时点燃藜杖
【解析】 “爱客”,指喜欢客人。“张筵”,摆好宴席。“风动花增媚,云开石献奇”是说风吹动花,使花儿更美;云开后露出的石头更奇妙。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花和景,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休文才最富,无藉雨催诗”中“休文”是指梁陈之际的文学家沈约,他才华横溢,但因多病而未能及时完成许多著作,故用其自比。“藉”是依靠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之意。 【答案】
【注释】 白屋:贫居,贫穷的房屋。遗业:遗产。 汝:你。 俭:节俭。 我独恶人奢:我只憎恨别人奢侈。 茗:茶。 负郭:靠近城郭。 着意:有意。 桑麻:指种桑养蚕。这里泛指农事活动。 译文: 穷困的人家没有遗留下来的财产,青年自己努力自立门户。 众人都称赞你节俭,我却讨厌别人奢侈。 客人来的时候只供以清茶,春天来临也不栽种花草。 有田地仍然靠城郭,有意种植桑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侄子瀚的
【注释】 1. 石壁临无地,江流激有声:形容山崖陡峭,高耸入云;江水奔流不息,发出轰鸣的声音。 2. 樯(zháng)乌:船桅上栖息的鸟;“乌”通“鸥”。 3. 水鸟避人行:水中的鸟避开人行走的地方。 4. 日度松阴转,风来暑气平:太阳在松树的树阴下移动,风送来了夏日的炎热,天气变得凉爽宜人。 5. 要知形胜在,历历问山名:要想知道这个地方的地理优势,就要仔细询问有关地名。 【赏析】
【诗句释义】 两地无千里,谁能忆旧游。 李邕归北海,徐稚卧南州。 月出微云敛,风来宿雨收。 羡君双足健,独上水西楼。 【译文】 离别后两地相隔千里,谁又能回忆起往日的游历? 李邕回到故乡北方的北海,徐稚隐居在南方的州郡。 明月升起来,微微的云彩散去,风雨也停歇了。 羡慕你双脚健壮,独自登上水西楼。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以“两地”和“忆旧游”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一别成万里,此怀良黯然:一别之后,距离遥远,心情十分悲伤。 鸟声人语杂,山色水光连:鸟儿的声音和人们的谈话交织在一起,山色与水光相连。 御瘴常携药,调琴更解弦:为了预防瘴气,常常带着药品,还善于弹琴。 清风盈两袖,千古激贪泉:清风拂面,衣袖被清风充满,这风象征着廉洁的泉水。 【译文】 一别之后,我们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我心中充满了悲伤之情。听到鸟儿的叫声和人们的谈话
【注释】 ①寒犹峭:冷得厉害。②谢子:即谢安,字安石。这里指他的侄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春夜中与侄子相聚,共叙离情,并作赠言。首四句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寒夜送别图。五、六句点出赠语主旨。“耕田乐”,谓兄弟同耕,自食其力,生活虽苦而乐。“聚族心”,谓家族和睦团结。“聊自足”是说兄弟二人虽无积储,但知足常乐。全诗以“寒犹峭”“雪更深”渲染气氛,用“老予”、“谢子”指代自己和侄子
【注释】 茅屋:指简陋的房子。鸡声:鸡鸣报晓之声。梦觉时:睡醒之后。仓皇:匆忙,急忙。朝衣:朝服。承诏:承旨受命。明光日:光明的日子。咫尺天威:皇帝的威严。拜玉墀:在宫廷中拜谒。 【赏析】 《贺圣节》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简洁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首句“茅屋鸡声梦觉时”,诗人在梦中回到了那个简陋但充满温馨的小屋里,被鸡鸣声惊醒。第二句“仓皇扶病着朝衣”
``` 清风明月两无求, 花径柴门日转幽。 莫怪主人归较晚, 君王有诏欲分猷。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赞美。首句“清风明月两无求”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清风与明月代表着高洁的品质,而无需追求则展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次句“花径柴门日转幽”,以花径和柴门作为背景,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田园画面,阳光斜照之下
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分沗丝萝辱爱多,可胜近况抱微疴。 - “分沗丝萝”意指分离、别离之意,可能暗含着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 - “辱爱多”表示受到很多恩惠或爱护。 - “可胜近况抱微疴”中“可胜”表示无可比拟,“微疴”则指的是轻微的疾病或身体不适。整句的意思是说,尽管受到很多的恩惠,但自己现在却因为疾病(微疴)而感到非常难过,无法接受这样的待遇。 2. 乐天知命尝闻教,晚节尤宜养太和
诗句:四顾荒山总阒然,忽开云雾睹青天。 译文:四周都是荒凉的山野,一片寂静,但突然间,云雾散去,我看到了那青翠的天边。 注释:这首诗是明代吴与弼所作的《晓枕偶成绝句奉赠吕中良父子指示罗原冈先陇》。其中,“四顾”意为四处眺望;“荒山”指荒凉的山野;“阒然”意为静寂无声;“忽”表示突然;“云雾”指天空中的云和雾;“青天”指晴朗的天空;“伊谁”指的是是谁;“施此”意为施展这种力量
诗中描绘了一幅江边垂钓的画面,诗人以扁舟和钓鱼竿为画面的主体,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通过范蠡的故事,诗人表达了人生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高远理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句: 1. 一叶扁舟十幅蒲:“一叶扁舟”形象地描绘出小船的小巧与简陋;“十幅蒲”则可能指的是船上的帆或用来遮阳的竹帘,增加了船只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整体而言,这一句通过细节的描写
诸生助移大门诗以劳焉 诸生:指学生们,这里指同窗好友。助:帮助,协助。移:移动,搬迁。大门:此处指学校的大门。 贻厥云仍百世谋,青山绿水兴悠悠。 贻厥:留给后代。云仍:如同云彩依旧。贻厥云仍,意为希望后人的志向如同云朵永远不变。百世:一百年的周期;比喻长远。谋:谋划,计划。 青山绿水:形容山水景色优美。悠悠:长久。 注释:希望后人像青山绿水一样,能够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