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十幅蒲,长竿短发傍江湖。
不知渺渺烟波里,曾见逃名范蠡无。

诗中描绘了一幅江边垂钓的画面,诗人以扁舟和钓鱼竿为画面的主体,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通过范蠡的故事,诗人表达了人生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高远理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句
  1. 一叶扁舟十幅蒲:“一叶扁舟”形象地描绘出小船的小巧与简陋;“十幅蒲”则可能指的是船上的帆或用来遮阳的竹帘,增加了船只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整体而言,这一句通过细节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不失生动的江上渔夫生活场景。
  2. 长竿短发傍江湖:这里的“长竿短发”形容渔人的长竿和短而密的发丝,形象地描绘了渔人忙碌却又不失悠闲的姿态;“傍江湖”则强调了渔人的活动区域是在江河之间,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渔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3. 不知渺渺烟波里:“渺渺烟波里”运用了“渺渺”这个词来形容烟波浩渺的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曾见逃名范蠡无”则是引用了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范蠡的故事,范蠡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隐居,不被功名所累,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4. 猿声啼绿树莺飞花落:这里通过“猿声啼绿树”和“莺飞花落”两个意象来营造一个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莺飞花落满园林”则进一步描述了春天的美景,莺鸟在空中飞翔,花瓣随风飘落,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循环。
  5. 长松不改青青色:这里的“长松”指的是高大挺拔的松树,“青青色”则形容其翠绿色泽,常绿不变;整句通过对比长松与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象,强调了松树恒久不变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
  6. 岁暮相看共此心:这句诗表达了岁月流转中人们共同的情感和志向;岁末时分,无论是谁都能体会到这种与岁月共舞、与命运抗衡的深刻体验。

这首诗不仅是对江边渔人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吴俨展现了他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