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十幅蒲,长竿短发傍江湖。
不知渺渺烟波里,曾见逃名范蠡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一叶扁舟十幅蒲,长竿短发傍江湖。
不知渺渺烟波里,曾见逃名范蠡无。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其六》是明朝吴俨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展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映。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吴俨,字克温,号宁庵,明代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等职。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学者,对诗歌有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技艺,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
作品原文:《待隐园次杨太宰韵·其六》全文如下:“一叶扁舟十幅蒲,长竿短发傍江湖。不知渺渺烟波里,曾见逃名范蠡无。”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烟波”暗示着人生的迷茫与探索,“范蠡”则象征着隐退的智慧和从容。
吴俨的《待隐园次杨太宰韵·其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体现。它跨越了时间的界限,至今仍然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意境美和文化价值,成为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