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茅山书屋

小结茅山屋数椽,藏书却笑米家船。
长檐不解荫歌舞,净几偏宜阁简编。
蝌蚪影涵春雪里,伊吾声落晚风前。
遥看翠竹苍松外,时有虹光夜烛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茅山书屋》是由明代诗人顾清创作的,该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古朴的读书场景,展示了古代文人追求学问、修身养性的情怀。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背景
  • 顾清,字远公,号东篱,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著有《东篱遗集》。顾清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其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
  1. 诗歌原文
  • 诗句一:“小茅山下三间屋,养默斋中万卷书。”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小茅山下拥有一间三间的小屋,其中摆满了书籍,体现了他深厚的学问底蕴。
  • 诗句二:“竹帛散馀嗟往事,海桑迁后复吾庐。”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 诗句三:“檐头树色低侵帙,门里泉流曲贯除。”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书房内的自然景观,增添了几分诗意与雅致。
  • 诗句四:“想见日长佔毕倦,时来凭槛数游鱼。”描绘了诗人在闲暇之余,喜爱凭栏欣赏窗外景色,与书中知识相伴的乐趣。
  1. 诗歌解析
  • 养默斋的意境:养默斋作为书房的名字,寓意着静心修炼,远离尘嚣,专注学问。这里的“万卷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象征着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知识的渴求。
  • 历史变迁的感受:诗句中的“海桑迁后复吾庐”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家园不变情感的依恋。这种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珍惜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丰富层次。

《小茅山书屋》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吸引读者,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