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司徒宅赏菊

折得东篱数种花,白衣未到酒须赊。
低昂鹤顶迎风舞,零落鹅毛带雨斜。
龙脑清贞香不散,御袍端正色偏嘉。
司徒宅里频来看,何必陶潜处士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邓司徒宅赏菊》是明代诗人吴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邓司徒宅赏菊》的作者是吴俨,号宁庵,是明代常州府宜兴人。吴俨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后授编修,曾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他遭刘瑾中伤,罢官;刘瑾诛杀,复职至南京礼部尚书。其一生仕途坎坷,最终因直言进谏被武宗北巡时忽视而去世。
  2. 诗歌原文:折得东篱数种花,白衣未到酒须赊。低昂鹤顶迎风舞,零落鹅毛带雨斜。龙脑清贞香不散,御袍端正色偏嘉。司徒宅里频来看,何必陶潜处士家。
  3. 主题内容: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赏菊的画面,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菊花之美。首句“折得东篱数种花”,表现了诗人在秋风中欣赏各种菊花的情景。“白衣未到酒须赊”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享受秋日宁静的场景。诗中的“龙脑清贞香不散,御袍端正色偏嘉”两句更是将菊花比作高贵典雅的御用之物,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品质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追求。
  4. 历史评价:吴俨的作品庄重而不失文雅,其诗风清新脱俗。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精妙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东篱”、“白衣”、“鹤顶”等意象,将菊花的自然美与文人的审美情趣巧妙结合,使得诗歌既具画面感又富有诗意。同时,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赞美,传达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内涵。
  6. 文化意义: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邓司徒宅赏菊》不仅是吴俨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文人士大夫文化心态和社会风貌的反映。通过这首作品,读者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趣味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

《邓司徒宅赏菊》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