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亲曾授六韬,十年不试怒冲霄。
参戎新沐君王宠,万里宁辞道路遥。
浔水月明烽火熄,苍梧云破瘴烟消。
功成会见封侯日,宣政门前插左貂。
送房参将
介绍
《送房参将》是明代诗人吴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简要介绍:
作品原文:
父子亲曾授六韬,十年不试怒冲霄。
参戎新沐君王宠,万里宁辞道路遥。
浔水月明烽火熄,苍梧云破瘴烟消。
功成会见封侯日,宣政门前插左貂。作者简介:
吴俨,字克温,号宁庵,明常州府宜兴人,于明代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历任编修、侍讲学士等职,并在南京礼部尚书任上去世。吴俨遭刘瑾陷害而罢官,后因刘瑾被诛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其一生经历了从受排挤到复职再到最终去世的过程,反映了明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主题思想:《送房参将》以“送房参将”为中心人物,通过其经历来表达对官场生涯的感慨与反思。其中,“父子亲曾授六韬”,意味着家族背景和传承的重要性;“十年不试怒冲霄”,表达了对个人才华无法得到施展的愤懑和无奈;“参戎新沐君王宠”,则反映出朝廷对武将的重用和赏识。整首诗贯穿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批判,展现了明代文人在社会变革中的心态和命运。
艺术成就:《送房参将》作为七言律诗,在形式上规整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充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审美特点。特别是“父子亲曾授六韬”一句,既点明了参军的背景,又暗含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全诗情感充沛,意境深远,通过对“参戎”、“君王宠”、“万里宁辞道路遥”等意象的运用,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冲突。
历史影响:《送房参将》虽然不是流传最广的作品,但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反映了明代中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文人心态和文化背景的重要资料。对于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送房参将》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