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泰陵恭赋

北斗杓西是泰陵,小臣瞻拜泪填膺。
功高尧舜曾无忝,道在诗书可并称。
遏密岂知闻四海,太平何必见三登。
词林老宿心思竭,欲绘乾坤恨未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望泰陵恭赋’是明代诗人吴俨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泰陵(可能是指某个古代帝王的陵墓)的敬仰之情。下面将简要介绍此诗:

  • 作者介绍:吴俨是明代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诗歌见长,其中《西望泰陵恭赋》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诗歌原文:北斗杓西是泰陵,小臣瞻拜泪填膺。功高尧舜曾无忝,道在诗书可并称。遏密岂知闻四海,太平何必见三登。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泰陵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诗中的“北斗杓西是泰陵”指的是泰陵的位置,而“小臣瞻拜泪填膺”则描绘了作者因崇敬而感动落泪的情景。最后一句“功高尧舜曾无忝”,则是对那些功绩卓越如尧舜一般的人物的高度赞扬。
  • 文化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明朝的历史事件或文化氛围有关。例如,明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国家繁荣,文人墨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大量赞美朝廷、歌颂英雄的诗文,吴俨的这首诗可能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诞生的。

通过对《西望泰陵恭赋》的介绍,可以看出吴俨不仅在诗歌方面具有卓越的成就,而且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研究明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