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贤宪副见寄次韵二首 其二

散地偏宜著菲才,清时谁合过江来。
庭前趁雨移松柏,屋后先秋去草莱。
纪德谩寻前代石,读书还忆旧时台。
故人相去无多路,时见虹光烛上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他的诗歌作品以表达其政治理念为主,如《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都体现了他对于社会改革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

在这首诗中,王安石表达了他对国贤宪副的敬仰之情。”国贤宪副”是指宋代的名臣张商英,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是当时的重要政治家。而“见寄”则是指张商英给他的来信。

诗中的“君不见”,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来引出下文的内容。在这里,王安石用它来表示对张商英的敬意和怀念。

第二句“我欲乘风归去”则是王安石的自我形象描绘。他认为自己是一只鸟儿,想要飞回自己的家乡,以此来比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第三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是王安石对自己理想的担忧和疑虑。他认为即使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可能会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一句“何似在人间。”则是王安石的最终选择。他认为与其在高高的楼阁中忍受寒冷,不如留在人间,为民众谋福祉。

王安石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民众的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