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地偏宜著菲才,清时谁合过江来。
庭前趁雨移松柏,屋后先秋去草莱。
纪德谩寻前代石,读书还忆旧时台。
故人相去无多路,时见虹光烛上台。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散地偏宜著菲才,清时谁合过江来。
- “散地”:这里指偏远或不受重视的地方;
- “偏宜”:特别适宜;
- “著菲才”:展示自己的微薄才华;
- “清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谁合过江来”:谁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脱颖而出?
- 庭前趁雨移松柏,屋后先秋去草莱。
- “庭前”、”屋后”:分别描述院子和屋子四周的环境;
- “趁雨”、”先秋”:形容作者在雨中及时行动,避开了秋天带来的变化。
- 纪德谩寻前代石,读书还忆旧时台。
- “纪德”:记念功德;
- “谩寻”:徒劳地寻找;
- “前代石”、”旧时台”:指历史上著名或著名的遗迹;
-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
- 故人相去无多路,时见虹光烛上台。
- “故人”:老朋友;
- “相去”:距离;
- “无多”:不多,表示距离不远;
- “虹光”:彩虹的光芒;
- “烛台上”:照亮舞台。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