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娟杨柳枝,烟雨涵芳姿。
托根近孤松,苍翠相因依。
颇谓颜色好,可同岁寒期。
岂知霜未坠,素叶先纷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逐句释”,则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其含义,然后根据诗句的意思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进行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语病,也不要随意添加解释,以免失分。
此题的注释中“婵娟:指月色明亮的样子”“孤松:比喻人孤高自守”是理解全诗的关键。从“婵娟杨柳枝,烟雨涵芳姿”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日里杨柳的美景,其中“婵娟”一词描绘了月光下杨柳枝婀娜多姿的美丽形象,而“芳姿”则形容了柳枝的优美姿态。“托根近孤松,苍翠相因依”的意思是说杨柳在靠近孤松树的地方扎根,与孤松相互依偎。这里的“孤松”是指孤独挺拔、傲然不屈的人格象征。“颇谓颜色好,可同岁寒期”的意思是说人们认为杨树颜色好看,可以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岂知霜未坠,素叶先纷飞”的意思是说谁料想霜没有降落,白杨树叶就先纷纷飘落了。“霜”在这里代指严寒的冬天。
【答案】
①译文:
明亮的月光下,杨柳枝条婀娜多姿,仿佛被一层薄薄的雾霭笼罩,美得让人心醉。
它生长在靠近孤松的树下,与孤松相互依偎、彼此扶持。
人们都认为它的叶子好看,可以作为岁寒三友之一。
谁料想霜还没有落下,白杨树叶就先纷纷飘落了。
赏析:①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明月比作“婵娟”,把杨柳枝比作“婵娟”下的“美人”。②诗人以“芳姿”来形容杨柳的优美姿态,以“婵娟”比喻皎洁的月亮,生动地描绘出杨柳在月色下的美好形象。③诗人用拟人手法写杨柳,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它们具有人的品格特点,从而更加突出了杨柳的柔美。④诗人以“孤松”喻志向高远、独立不移的人格。⑤诗人以“颜色好”来比喻人的品质美好,以“岁寒期”来比喻人的坚贞不渝。⑥诗人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杨树早衰命运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