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介绍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道教经典,据传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这部典籍详细记载了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修炼的方法,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十六章的内容围绕着宇宙间的力量与变化这一主题展开,它进一步深化和探讨如何运用“守静”,或以不变应万变来应对世界的无常之变。

该章节首先讨论的是一切事物都是有生而来的,“物极则反”,万物都有其生命周期。然后指出任何事情都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存在——柔弱中寓刚,高处能下,在天地间寻求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在道德方面,《道德经》强调“无为”而非追求外在的成功或权力。“不失其所者久”的教导鼓励人要保持心境的平和、谦虚,不要求过于苛刻的名誉地位。此外,“以德服人”,即靠个人品质来影响他人,并最终达到和谐社会与国家的目的。

《道德经》是一部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和谐共生的社会和个人境界的伟大著作。

注解

躁:动。君:主宰。

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以身轻天下:治天下而轻视自己的生命。

轻则失根:轻浮纵欲,则失治身之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