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
今文尚书 · 虞夏书 · 尧典
译文
考察往古之事,帝尧名叫放勋。他办事认真,明察四方。他善于管理天下,深谋远虑。他为人温和宽容。他讲求诚信,恪尽职守,又能谦让。他的光辉照耀到四海之外,充满天地之间。他能够发扬大德,使家族内部亲密和睦。家族已经和睦了,这种和睦之礼就在百官族姓中得到辨别和彰明。百官族姓清楚明白了和睦之礼,就使得诸侯万邦协和睦,天下民众因此就变得和睦友好起来。
帝尧说:“谁善于治理四时呢?我要选拔任用他。”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开通聪明。”帝尧说:“唉!他说话不守忠信,又爱争辨,这可以吗?”帝尧说:“谁能按我的要求处理政务呢?”播兜说:“啊!共工广泛地聚集民力治水,已具有成效。”帝尧说:“唉!他说话甜美却行事邪僻,貌似恭敬内心却傲慢得很。”帝尧说:“四岳啊!洪水汤汤,极大地危害着人们。咆哮的洪水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的洪水几乎要弥漫到天上。天下的民众都在叹息着,有谁能使洪水得到治理吗?”大家都说:“啊!鲧可以吧。”帝尧说:“唉!他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四岳说:“我们对他的见闻有所不同啊!试用一下看行不行再说吧。”帝尧对鲧说:“去吧!办事要谨慎啊!”鲧治理洪水历时九年,效果不好。
帝尧说:“四岳啊!我在位七十年,你们当中谁能顺天承命接替我的职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浅薄,不配登上帝位。”帝尧说:“请在显贵的人和处在社会下层的微贱者中推荐贤者吧。”大家就告诉帝尧说:“有个独身男子在民间,叫虞舜。”帝尧说:“是的,我听说过。这人怎么样?”四岳回答:“他是盲人之子,他的父亲愚蠢,母亲说话不诚实,兄弟傲慢无礼,但舜能够同他们和睦相处。因为他孝德厚美,他治理国家不至有奸邪行为吧。”帝尧说:“让我来考察他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于是命令两个女儿去到妫水和汭水之间,嫁给虞舜。帝尧对舜说:“要谨敬地对待政务啊。”舜重视和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常,民众能够听从这五种伦常的说教。于是舜晋升到管理百官的职位,百官的政务从而变得有条有理。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宾客,四方宾客都肃然起敬。舜担任主管四方山林的官,他能在大风雷雨中不迷失方向。帝尧说:“舜啊,你来吧!我同你谋划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论,你的意见总能够让我取得成功,我已考察你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舜要让给有德的人,不肯继承尧的帝位。
(后段译文暂缺)
介绍
《尧典》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主要记述了唐尧的功德、言行以及其施政期间的政典。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 历史文献的重要性:《尧典》不仅是了解上古时期帝王政治制度的一个窗口,也是《尚书》这一重要历史文献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政治治理的深刻思考。
- 文化与哲学价值:《尧典》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哲学思想,如帝尧的“钦、明、文、思、安”等品质,展现了古代君王应有的德行和智慧。
- 艺术表现手法:《尧典》在叙述上采用了记叙文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唐尧及其时代风貌的艺术化再现。
- 语言风格:《尧典》的语言典雅流畅,充分反映了古代汉语的韵律美和文学魅力,是研究古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的重要材料。
- 后世影响:《尧典》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尧典》的影子,成为后来文人墨客效仿的经典。
- 教育意义:《尧典》的教育意义在于,它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向读者传递了仁爱、智慧、公正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阅读《尧典》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理解《尧典》中的典故和术语,如“放勋”、“钦若昊天”等,这些词汇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分析《尧典》的结构布局,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有序的叙事来展现唐尧的形象和成就。
- 联系实际,思考《尧典》中的道德观念和治国方略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价值。
《尧典》作为一部古代文学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上古帝王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平台,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注解
尧典:本篇记载了尧和舜的一些事迹。典,典册。
曰若:发语词。稽:考察。
帝:君主。尧:《尚书大传》说:“尧者,高也,饶也。”汉代学者认为“尧”是谥号。
钦:敬。郑玄说:“敬事节用谓之钦。”明:明察。郑玄说:“照临四方谓之明。”文:指管理天下井井有条。郑玄说:“经纬天地谓之文。”思:深谋远虑。郑玄说:“虑深通敏谓之思。”安安:温和宽容的样子。
允:诚信。恭:恭敬,指恪尽职守。郑玄说:“不懈于位曰恭。”克:能。让:谦让。
被:覆盖。四表:四海之外。
格:到,指充满。上下:指天地之间。
克:能。明:彰明,发扬。俊:大。
九族:自高祖至玄孙九代人,这里指君主即“帝”的至亲。
睦:和睦相亲。
平:通“辨”,分别。
章:彰明。
百姓:百官族姓。
昭:清楚。
明:明白。
协:协调。
和:和睦。
邦:国。
黎:众。
于:于是,因此
时:善。
雍:和,和睦。
畴:谁。
咨:语气词。
若:顺,善。
时:四时。
登:升。
庸:用,任用。
放齐:人名。尧的臣子。
胤(yìn):后嗣。
朱:丹朱,尧的儿子。
启:开,开通。
明:聪明。
吁:惊异语气词。
嚚(yìn):言不忠信,奸诈。
讼:争辨。
予:我。
采:事,指政务。
攭兜:尧的大臣。四凶之一。
都:语气词,表赞叹。
共工:尧时水官,四凶之一。
方:通“旁”,广,遍。
鸠:聚集。
僝(zhuàn):具,表现。
功:功绩,成效。
静:善,美。
庸:用,指做事。
违:邪僻。
象:貌。
滔天:漫天,指心高气傲好像水弥漫到天上。滔:弥漫。
四岳:官名,为诸侯之长。
汤汤(shāngshāng):大水奔流的样子。
割:通“害”。
荡荡:大水奔突、冲击的样子。
怀:包围。
襄:涌上。
陵:丘陵。
浩浩:水势广大的样子。
下民:天下民众。
咨:叹息。
俾:使。
夂:治理。
佥(qìan):都。
於:语气词,表赞叹。
鲧(gǔn):尧时大臣,夏禹的父亲。
咈(fú):违背,抵触。
方:同“放”,放弃,指违背。
圮(pì):毁坏,指危害。
族:族类。
异:不同,指闻见有所不同。
试:试用。可
庸命:指顺天承命。庸,用。命,天命。
巽:通“践”,升,登。
否:鄙陋。忝(tiǎn):辱,表谦虚之词,如同说“不配享有”。
明明:前一个“明”作动词,使……显明。后一个“明”作名词,指显贵的人。扬:推荐。侧陋:指处在社会下层的微贱者。
师:众人。锡:赐,指献言。
鳏(guān):独身男子。
俞:语气词,表赞同。
瞽(gǔ):盲人。
顽:愚蠢。
嚚:言不忠信,奸诈。
谐:和谐。烝烝:厚美的样子。
义:治理。格:至。奸:邪恶。试:考验。
女:嫁女。
时:是,这人
厥:其。刑:型,指德行。
二女: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
厘:治,这里指命令。
降:下。
妫(guì):妫水。汭(ruì):汭水。
嫔(pìn):帝王的女儿出嫁。
虞:舜的姓氏。
慎:谨慎,慎重
徽:美,善。
五典:五常,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
从:顺从,听从。
纳:入,指晋升。
百揆:管理百官的官。
揆(kuì),管理。
时:是,此。
叙:次第,指有条理。
宾:迎接宾客。
四门:王城或明堂宫垣四方之门。
穆穆:严肃庄重的样子
大麓:主管四方山林的官。
格:至,来。
询:谋。
考:考察。
乃:你的。
言:意见。
厎(zhì):必,终究。
可:能够。
绩:取得成功。
三载:三年,指已考察了三年。
陟(zhì):升,登。
德:有德的人。
嗣: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