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从春秋初期到战国中期约500年间的历史人物言行的一部书。
在《论语·为政篇·第十章》,记载的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出自《论语》的第10章。其中,“吾”指的是孔子,即我们常说的“孔夫子”,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学习。”这反映了孔子在年轻时就对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去追求知识与智慧。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自我提升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其学术生涯的决心。它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教育家和思想家的精神特质。
这段话是《论语》中关于学习态度的重要篇章之一,反映了儒家
所以:所做的事情。
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所安:所安的心境。
廋:音sōu,隐藏、藏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