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有三种,其中没有子孙是最严重的。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担心没有子孙,因此君子认为他(虽然)没有禀告也同禀告过了是一样的。”

介绍

“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二十六节”是一篇古代汉语文言文,出自《孟子》一书。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人性和道德问题,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以下是该段的原文:

孟子曰:“人之有良心者七窍。”

孟子认为人皆有七窍,即心、肝、脾、肺、肾、胆、大肠。这些器官共同构成了人的生理结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心不仅是人体生命的中枢,更是道德情感的发源地。孟子强调,人应该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实现内心的平衡和谐。

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这种思想对于后世的教育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解

不孝有三:按照古代封建礼教,不孝的三种表现是:一、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不告:不禀告父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