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六节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用善来使人服输,没有能使人服输的。用善来熏陶教养人,这才能使天下人信服。天下人不能心服,却能统一天下的,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介绍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六节”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孟子阐述了他关于人道、政治和社会理想的一系列观点。

孟子强调了“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的观点。他提出真正的领导者应以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来影响人们,而非仅仅通过强制或权力。这种观点体现了孟子的政治理念,即统治者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孟子提倡“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他认为,只有当统治者以德行和仁爱去培养人民,才能真正赢得天下人的心。这反映了孟子对于统治者角色的深刻理解,即领导者不仅要有强大的权力,更要有高尚的品质和仁爱的胸怀。

孟子还提出了“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的观点。这表明孟子对于舜等古代圣君的赞誉,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领袖,关键在于他们的智慧和道德修养,而不是单纯的权力追求。

文章不仅展示了孟子对于人性和政治的深刻见解,也体现了他对理想领导者的期待。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领导的重视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