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小小的地球上,有那么几个国家,像几只碰壁的苍蝇一样嗡嗡叫唤,貌似声色俱厉,又像哭泣声一样。这些国家好比那大槐树下的蚂蚁一样吹嘘自己的国家有多强大,却不知道他们的所做所为,就像蚍蜉撼大树一样可笑!我们吹响冲锋的号角(飞鸣镝),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席卷他们。

天下的事情,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当今的世界上,四海翻腾,风云变幻,五洲震荡,形势诡谲,我们要消灭所有危害人类的败类,还世界一个太平。

介绍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毛泽东于1963年创作的一首鼓舞人心的反霸权主义的词。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背景,还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毛泽东创作此词的背景是在1963年从《光明日报》上读到郭沫若的《满江红》,深受感动。《光明日报》作为中国官方媒体,其内容往往涉及国家大事,包括国际关系和政治事件。郭沫若的《满江红》则直接表达了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时坚定不移的斗争信念,这无疑激发了毛泽东的创作灵感。

在艺术表现上,《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通过将世界比作一个大槐树下的蚂蚁和蚍蜉,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妄自尊大、自不量力的国家和个体。同时,“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等句,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紧迫感和紧迫性的认识。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场政治宣言,它传递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强调团结一致对抗外来挑战。这种情绪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尤为突出,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充满了冷战和意识形态的竞争。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政治表达,它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立场和战略考虑。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以及文学作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注解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

郭沫若:光绪十八年 (西元一八九二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寰(huán)球:这里指地球。

蚂蚁缘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喝醉,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当了驸马,做了南柯郡太守,醒来才知是梦。后来他在屋后发现一个白蚂蚁穴,还建有王城,原来这就是「大槐安国」。

蚍蜉(pí fú)撼树:唐·韩昌黎《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指苍蝇,在这里指霸权主义国家。

鸣镝(dí):响箭,汉时匈奴冒顿单于用来发号施令。

朝(zhāo)夕:一早一晚,这里指一天。

四海:指全国范围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