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介绍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1930年,当时红军正在进行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在这次战役中,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了很多战士。因此,诗人用这首诗来表达他对战士们的怀念和对敌人的愤慨之情。

在这首诗中,毛泽东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战场描绘得如同一幅生动的图画。他通过对战斗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战友们的怀念和对敌人的憎恶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形象而富有感染力,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它不仅表现了毛泽东的豪放情怀和革命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注解

霜天: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统称“霜天”。

烂漫:光彩分布貌。《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烂漫丽靡”。

天兵:指红军。

霄汉:高空。霄,云气;汉,天汉,即天河。云气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来表示高旷至极的天际。

龙冈:龙冈头墟的简称,在江西省宁都、吉水、吉安、泰和、永丰诸县之间,地属永丰县。山峦重叠,形式极险。

千嶂:许多高山。宋范仲淹《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张辉瓒: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兼任江西剿匪总指挥,俘虏后被愤怒的群众斩首,其头装在木笼内扔入赣江。

二十万军重入赣:敌人发动第二次“围剿”时,总兵力20万,何应钦任总司令。

风烟:犹风尘,杜甫《秋兴》:“万里风烟接素秋。”

天半:半空。

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