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谭人凤

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
吴楚英雄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
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致谭人凤》是近代黄兴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黄兴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黄兴(1874年9月1日—1916年4月27日),字兴中,号敬斋,湖南长沙人。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被尊称为“辛亥三杰”之一。他积极参与策划和领导了多次重要起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歌原文
  • 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
  • 吴楚英雄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
  • 能争汉土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 愧我年来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
  1. 诗歌赏析
  • 黄兴在诗中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决心和信念。首联“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描绘了革命者在南方失败后,仍不放弃希望,决定再次发动北伐的情景。这两句诗反映了黄兴对革命事业始终坚持不懈的精神。
  • “吴楚英雄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则展现了黄兴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心。这里,“吴楚”指的是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戈指日”象征着革命即将到来。而“江湖侠气剑如虹”则暗示了革命者的豪迈情怀和英勇气概。
  • “能争汉土为先著,此复神州第一功”表达了黄兴对革命最终成功的自信。他认为,只有通过努力争取才能取得胜利,而他相信自己是这场斗争中的佼佼者。
  • 最后两句“愧我年来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则是黄兴对自己过去的反思与批评。他承认自己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曾多次失败,但他依然勇敢地面对挑战,继续追求成功。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武昌起义后不久,当时黄兴在广州领导起义失败后,深感失望。然而,他没有放弃,而是决定再次发动北伐,希望能够在南方取得成功。
  • 黄兴的革命活动得到了孙中山、宋教仁等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的帮助和支持,这使得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集结力量,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
  1. 艺术特色
  • 《致谭人凤》在语言上简洁明快,富有力度。黄兴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整首诗歌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 该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符合中国传统诗歌的韵律要求,又能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黄兴在诗歌中融入了许多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的爱国情怀、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失败的坦然接受都通过这首诗得以充分展现。
  1. 社会影响
  • 《致谭人凤》不仅是黄兴个人创作的一首诗歌,更是他革命思想的体现。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以及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 这首诗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革命者在读到这首诗时都会受到启发,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革命信念和勇气。

《致谭人凤》不仅是黄兴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更是其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革命者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