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朝歌令吴质书

五月十八日,丕白:季重无恙。涂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闲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行矣自爱,丕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朝歌令吴质书》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作品,它以骈文的形式表达了与友人吴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这封信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也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篇文学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即魏武帝曹操之孙,三国时期魏国开国皇帝。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因此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 创作时间: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当时吴质被任命为朝歌令,两人在南皮共游的经历成为了书信中怀念的重要内容。
  1. 内容概述
  • 书信形式:这是一封骈文书信,采用了传统的文体形式,既保留了骈文的特点,又融入了散文的自然流畅。
  • 情感表达:信中表达了曹丕对吴质即将赴任朝歌的不舍之情,以及对自己离别后生活的回忆。通过回忆过去共同游玩的愉快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1. 文化元素
  • 引用典故:信中使用了诗词、六经(儒家经典)和六博(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等文化元素,这些元素的引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体现了曹丕较高的文化素养。
  • 修辞技巧:信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弹棋间设”、“哀筝顺耳”等,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 语言风格
  • 朴实自然:整篇书信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又不失文采,体现了曹丕作为文学家的审美情趣。
  • 情感真挚:信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能够感受到曹丕对吴质及其友谊的深厚感情。
  1.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虽然采用骈文的形式,但整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体现了曹丕作为政治家的严谨思维。
  • 意境深远:信中所蕴含的意境深远,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与朝歌令吴质书》不仅是一篇骈文的佳作,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不仅记录了三国时期的一段友谊,也传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的怀念。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人墨客的情感世界。

注解

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谓天热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后以“沈李浮瓜”借指消夏乐事。亦用以泛指消夏果品。“沈”通“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