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 · 论脉 · 三难

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难经》是古代中国医学典籍,主要记载了历代名医对脉象的诊断方法和经验总结,被誉为“中医经典”。在《难经·论脉·三难》中,“三难”指的是:

  1. 难于言其表: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脉象。
  2. 难于知其里:难以通过观察或触摸直接了解脉象的实质和变化。
  3. 难于明其数:难以准确计数脉搏的速度、节律等。

这些“三难”反映了中医脉诊在诊断疾病时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体现了脉诊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难经》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且为后世的医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实践依据。这部经典著作对于理解和掌握脉象变化、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难经·论脉·三难》是中医文献中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