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是南朝陈诗人江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情感,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江总(460—523),字总持,南朝陈著名诗人,文学成就卓著。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其风格以清新脱俗著称,尤擅长五言律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1. 诗歌背景
  •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是江总于陈朝时期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该诗描写了诗人夜宿三善殿时,望见寺中山灯时的感想。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象征意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1. 主题思想
  • 诗歌将黑暗的大千世界写成了朗朗白昼,暗示了佛教是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江总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寓意人生的哲理或社会现象,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在《三善殿夜望山灯诗》中,作者巧妙利用自然景观与佛教意象的结合,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
  • 此外,江总的五言律诗在格式上严谨工整,音律和谐悦耳,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仗和对偶的巧妙运用,使得诗歌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增强了作品的整体美感。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不仅作为江总的代表作品,更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的介绍,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