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驾幸金墉城诗

兹城实佳丽,飞甍自相并。
胶葛拥行风,岧峣閟流景。
御沟属清洛,驰道通丹屏。
湛淡水成文,参差树交影。
长门久已闭,离宫一何静。
细草缘玉阶,高枝荫桐井。
微微夕渚暗,肃肃暮风冷。
神行扬翠旗,天临肃清警。
伊臣从下列,逢恩信多幸。
康衢虽已泰,弱力将安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温子昇《从驾幸金墉城诗》的文学魅力

《从驾幸金墉城诗》,作为北朝文学家温子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温子昇,字鹏举,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文人。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据传他自云为晋温峤之后,博学善文章,曾为广阳王元渊贱客,教诸奴子书,后随元渊镇压六镇起义,参与军国文翰的创作。这样的经历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时代烙印。

《从驾幸金墉城诗》中,温子昇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通过对金墉城的描绘,表达了对权力的崇拜、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如诗中的“御沟属清洛,驰道通丹屏”,“参差树交影”,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气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技巧上,温子昇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比喻修辞,使得诗歌内容更加深邃。例如,“长门久已闭,离宫一何静”一句,不仅描绘了宫廷的寂静冷清,还隐喻了历史的沉寂和人物内心的寂寞。这种表达方式,让作品具有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温子昇的诗歌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界美的赞美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歌颂,也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提升和净化。

《从驾幸金墉城诗》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文人思想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温子昇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及其独特的审美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