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诗

墓前一株柏,连根复并枝。
妾心能感木,颓城可足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连理诗》是南朝时期的作品,由卫敬瑜妻王氏创作,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的期待和对爱情的美好想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背景
  • 卫敬瑜是南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与王氏成婚。然而王氏在丈夫去世后,选择守节不嫁。
  • 王氏为了纪念亡夫,在墓边种植了柏树,并因此写下了这首《连理诗》。
  1. 诗歌内容
  • 首句含义:“墓前一株柏,根连复并枝。”看似简单的描述,实则暗含深意,即墓地中的两株柏树生长在一起,象征夫妻情深。
  • 情感表达:“妾心能感木,颓城何足奇。”通过“妾心”和“木”的比喻,表达了王氏对亡夫无尽的思念和哀愁。
  1. 历史记载
  • 在《南史·孝义》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霸城王整之姐嫁给了卫敬瑜为妻,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再嫁。她甚至用截耳的方式发誓不再改嫁,最终在丈夫墓旁种下数百株柏树,后柏树竟成连理,王氏因此写下《连理诗》。
  1. 艺术特色
  • 《连理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诗中的“连理”不仅是指树木的生长,更寓意着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坚贞不渝。
  • 通过对树木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效果。
  1. 文化影响
  • 《连理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影响力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连理诗》都是研究南朝时期社会风貌和婚姻观念的重要文献。

《连理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夫妻情深的诗歌作品,它更是一幅展现古代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和人文情怀的文化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