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

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北宫命箫鼓,南馆列旌麾。
绣柱擎飞阁,雕轩傍曲池。
醉鱼沉远岫,浮枣漾清漪。
落花悬度影,飞丝不碍枝。
树动丹楼出,山斜翠磴危。
礼周羽爵遍,乐阕光阴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是隋朝诗人江总所作。《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作为一首描绘春日盛宴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江总生平:江总是隋朝的著名文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他的文学成就在唐代尤为突出,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杰”。
  • 诗歌风格:江总的诗风清丽婉约,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1. 诗歌原文
    上巳娱春禊。

芳辰喜月离。

北宫命箫鼓。

南馆列旌麾。

绣柱擎飞阁。

雕轩傍曲池。

醉鱼沉远岫。

浮枣漾清漪。

落花悬度影。

飞丝不碍枝。

树动丹楼出。

山斜翠磴危。

礼周羽爵遍。

乐阕光阴移。

  1. 诗歌内容解析
  • 春禊活动:上巳节是古代重要的春季庆典,人们聚集于水边,进行春游和祭祀活动,此诗即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上巳节通常与祓禊(除灾祛病)仪式相结合,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 宴会氛围:诗中描写了宴会的热烈场面,北宫(指宫殿的北部)传来箫鼓之音,南馆(指宴会场所)旌旗飘扬,展示了节日的繁华与盛大。宴会上的宾客们身着锦绣服饰,欢歌笑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自然景色: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景物,如醉鱼、浮枣、落花等,这些细节描绘了宴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时空背景:诗中的“飞丝”、“落花”等意象,暗示了宴会时间是在春天,且地点可能在曲水边。这里的曲水是指人工修建的河流,常用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典型场所。

《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不仅是江总个人文学才华的代表,也是隋朝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唐代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