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山视洛邑,函谷望秦京。
遥分承露掌,远见长安城。
故乡已可识,游子必劳情。
雾罢前林见,风息涌川平。
坐观暮潮落,渐见夕烟生。
无由一羽化,徒想御风轻。
出新林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新林诗》是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古诗,收录于其编订的《全唐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作者因罪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王维在济州期间曾登城远眺,看到新林中鸟儿飞去又回来,便写下了这首诗。
《出新林》的原文如下:
时有落花至,
怅然遥相记。
徙倚欲何依?
红树非今色。
首联“时有落花至”,点题,说明季节已到晚春,正是百花凋零的季节。颔联“怅然遥相记”,表明诗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颈联“徙倚欲何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尾联“红树非今色”则进一步强调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诗以景寓情,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它通过描绘落花、红树等景物,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同时,诗中的比喻手法也值得玩味,如将落花比作逝去的岁月,红树比作昔日的荣华。这种对比更突出了诗人的感慨与无奈,让人深思。
《出新林诗》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点。通过品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