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颂 其十一

夜半子,心住无生即生死。
生死何曾属有无,用时便用没文字。
祖师言,外边事,识取起时还不是。
作意搜求实没踪,生死魔来任相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时颂 其十一》是南北朝时期宝志的作品,该诗以禅宗风格探讨了生死与存在之间的奥秘。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品背景:宝志生活在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宗教信仰。
  2. 艺术形式:《十二时颂·其十一》属于偈颂这一文学体裁,即使用韵文来表达哲理性的思想。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非常常见,通过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传达作者的深层思考。
  3. 语言特色:该诗采用独特的语言风格,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也蕴含着禅宗的智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体会生命的真谛。
  4. 哲学思想:在这首诗中,“夜半子,心住无生即生死”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生死的问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诗人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超越生死、洞察生命真相的视角。
  5. 鉴赏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宗教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
  6. 历史影响:宝志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十二时颂 其十一》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