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苦诗五首 其三 病苦

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
一朝床枕上,回转仰人扶。
壮色随肌减,呻吟与痛俱。
绮罗虽满目,愁眉独向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苦诗五首 其三 病苦》是南北朝时期诗人佚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病痛中的挣扎与无奈,深刻体现了人生五苦之一的病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病魔缠身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身份:佚名为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但关于其生平的具体信息不详,只知道他创作了《五苦诗五首》等作品。
  • 时代背景:《五苦诗五首》的创作时间无法考证,但可以推测为南朝时期,这是佛教影响深远的一个时期。
  • 诗歌内容:这首诗是五苦诗组诗的第三首,主要探讨了生老病死等人生五苦之一——病苦。
  1. 诗歌原文
  • 诗句一: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
  • 诗句二:一朝床枕上,回转仰人扶。
  • 诗句三:壮色随肌减,呻吟与痛俱。
  • 诗句四:绮罗虽满目,愁眉独向隅。
  1. 诗歌赏析
  • 诗句一:“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表达了诗人想要以武力平定四方、抵御外侵的雄心壮志,但最终却因为疾病而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无奈。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病痛面前的软弱和无力感。
  • 诗句二:“一朝床枕上,回转仰人扶。”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不起,需要他人搀扶才能起身的悲惨场景,突显了病痛对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 诗句三:“壮色随肌减,呻吟与痛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由于疾病造成的面容憔悴和身体痛苦,进一步突出了病痛带来的身心双重折磨。
  • 诗句四:“绮罗虽满目,愁眉独向隅。”反映了尽管外在环境繁华富贵,诗人内心却因疾病而感到忧愁和无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揭示了外在物质世界的诱惑并不能消除内心的痛苦。
  1. 文学价值
  • 思想价值:《五苦诗五首》及其其中的《其三 病苦》,不仅表现了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还深刻反映了人在面对生死病苦时的困惑和无奈,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
  •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通过对病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
  1. 历史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五苦诗五首》及其中的《病苦》等诗篇,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也在后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了解佛教文化和古代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对后世文人的影响:这些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在作品中借鉴并表达了类似的情感体验,使得《五苦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五苦诗五首 其三 病苦》不仅是一首反映病苦主题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和深刻人生感悟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的挣扎与无奈,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无常和苦难的普遍体验。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上的造诣,更在于它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以及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