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诗三首 其二

蛾眉信重险,天目本仙居。
金华抱丹灶,玉笥蕴神书。
幽人披薜荔,怨妾采蘼芜。
紫岩无暮雨,何时送故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山诗三首 其二》是南北朝时期佚名的一首著名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蛾眉信重险,天目本仙居。
    金华抱丹灶,玉笥蕴神书。
    幽人披薜荔,怨妾采蘼芜。
    紫岩无暮雨,何时送故夫。

  2. 诗句解读

  • 蛾眉信重险:蛾眉山险峻且美丽,象征着自然的复杂性和美丽。
  • 天目本仙居:描绘了天目山如同仙境般的地方,强调其神秘和超凡脱俗。
  • 金华抱丹灶:金华山怀抱着炼丹的炉灶,暗示了道教炼丹术的神秘氛围。
  • 玉笥蕴神书:玉笥中蕴藏着神奇的书籍,象征着知识和智慧。
  • 幽人披薜荔:幽居的人披散着薜荔叶,表现了一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
  • 怨妾采蘼芜:怨妇采集蘼芜花,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与悲哀。
  • 紫岩无暮雨:紫岩山上没有傍晚的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
  • 何时送故夫:询问何时能送别已故的丈夫,反映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释惠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位具有文学造诣的人物。
  • 时代背景: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社会矛盾突出,文人墨客多有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该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 象征意义:每个意象都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天目山代表仙境,薜荔和蘼芜则分别象征着隐逸的生活状态和女性的哀愁。
  • 情感表达:诗歌渗透着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咏山诗三首 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南北朝时期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在乱世中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