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猎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沈弓。
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
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猎”是一首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体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以下是对其的介绍:

  1. 作品背景:该词作创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作者任密州知州期间。在这一年,苏轼进行了一次围猎活动。
  2. 艺术特色:此词不仅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关心,还通过描绘狩猎场景来抒写个人英雄气概和报效朝廷的决心。词中融入叙事、言志、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豪放风格。
  3. 情感表达:词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对国家的忧虑,更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苏轼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感和远见卓识。
  4. 文学价值:此词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它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而是融合了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作品。通过细致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这首词的历史价值以及它所蕴含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