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乘腾镳警岐路,百壶供帐饯离宫。
御沟分水声难绝,广宴当歌曲易终。
兴言共伤千里道,俯迹聊示五情同。
良哉既深留帝念,沃化方有赞天聪。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是唐代诗人许敬宗所作。这首诗作于唐高宗时期的一个特殊时期,当时的政治斗争激烈,许敬宗作为朝廷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诗作不仅展示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氛围。
许敬宗的生平背景为理解他的诗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许敬宗(592—672年),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卒于唐高宗咸亨三年,享年八十一岁。作为唐朝初年的重臣,他经历了隋末动乱、唐朝建立以及武则天专政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经历无疑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与作品内容。在《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中,他通过对皇宫离宫送别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皇帝恩宠的感激以及自己忠诚侍君的决心。
从艺术角度来看,许敬宗的这首诗展现了他在诗词创作上的高超技艺。诗句“万乘腾镳警岐路,百壶供帐饯离宫。御沟分水声难绝,广宴当歌曲易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宫廷送别的情景,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刻画,传达出浓厚的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诗意。
从政治意义上看,这首诗同样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武则天成为唯一的女皇,朝政由她一人掌控。许敬宗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对皇帝的忠诚以及对新政权的拥护。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和批判。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不仅是许敬宗个人文学才华的体现,更是唐代文化、政治环境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特征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