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

崇基负海,建国□□。
遗□后嗣,留爱于民。
兴王启霸,世属功臣。
攀龙矫足,高蹈燕秦。
美矣高□,华哉盛族。
馀庆必隆,挺兹岳牧。
无遗两□,有荣五服。
负石沉江,嗽流岩谷。
公之诞嗣,荫□馀荣。
承家主奠,实彼高明。
敦崇礼让,修拭身名。
诗骚散志,风月吟情。
冽□□朝,位隆二国。
吏仰其威,民思其德。
卷舒图史,遨游儒墨。
道□南容,□逾□北。
方城刺举,求瘼帷褰。
衢奔竹马,水涸贪泉。
慈仁孝悌,公亦有焉。
九皋□响,声闻于天。
梁木横□,太山其颓。
哲人萎矣,呜呼哀哉。
悲风满□,愁云□开。
泪将花堕,鸟共声哀。
素车同萃,白马俱来。
挂剑空存,悬□徒在。
□返北城,□旋南海。
芳林欲正,□风无改。
孝子欲养,慈亲不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隋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是隋代无名氏所作,创作于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这篇墓志铭不仅是文学上的一种记录,也是对一个人物及其家族的历史、荣誉和贡献的见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
  • 作者身份:该作品的作者是一位无名氏,具体作者身份未知,但根据内容可以推测可能是一位文人或官员。无名氏的这一行为体现了当时文士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即通过撰写碑铭来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社会影响力。
  • 时代特征: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以其短暂的存在和强大的国力著称。这一时期,社会变革频繁,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活跃于政治舞台,为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无名氏的作品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1. 内容解读与主题
  • 地域与民族:墓志铭中提到“蕴义行仁之国,临淮负海之州”,这表达了对所处地域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赞美。这里的“临淮”指的是临淮郡,位于今天的江苏淮安一带,而“负海”则是指地理位置靠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基础。
  • 家族荣誉:“公讳智竦,字达恭,兖州平人也。”这句话揭示了徐君及其后代的姓氏、字号以及出身地,展现了家族的荣耀和历史渊源。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辈的敬仰和对家族荣誉的珍视。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书法艺术:作为一篇墓碑文,其书法艺术值得特别关注。墓志铭的字体可能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篆书或者楷书,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和书写难度。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书法技艺,也是研究当时书法风格的重要资料。
  • 历史文化价值:《大隋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文献,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物事迹。这些信息对于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社会影响与意义
  • 社会认同感:通过对家族历史的记述,墓志铭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家族过去的机会,从而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这种传承和记忆的方式在古代社会中非常常见。
  • 文化传播:《大隋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作为文学作品,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和价值观,也可能成为后来文人学者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大隋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物。通过对这篇墓志铭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隋朝的历史和文化,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无论是从文学、艺术还是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它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