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介绍

此诗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是诗人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注解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王昭君,名嫱(qiáng),汉元帝宫人,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被嫁匈奴呼韩邪(yé)单于。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传说冢上草色长青,故名“青冢”。

画图:汉元帝按图招幸宫人,宫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自持貌美,不肯行贿,被画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见。后来汉与匈奴和亲,令王昭君远嫁,汉元帝才知道她的美貌为后宫第一,传说因此杀了许多画工。

省: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环珮:一作「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

夜月:一作「月夜」。

千载琵琶作胡语:传说王昭君在匈奴曾作“冤思之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古乐府有《昭君怨》《明君词》《昭君叹》等曲辞。胡语;胡音。

怨恨曲中论(lún):乐曲中诉说着昭君的怨恨。

赏析

《后村诗话》:《昭君村》云:「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亦佳句。

《唐诗品汇》:刘云:起得磊落(「群山万壑」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吴云:此篇温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钟、谭求深而不能探此,恐非网珊瑚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常吉曰:「画图」句,言汉恩浅,不言不识,而言「省识」,婉词。郭浚曰:悲悼中,难得如此风韵。五、六分承三、四有法。周珽曰:写怨境愁思,灵通清回,古今咏昭君无出其右。陈继儒曰:怨情悲响,胸中骨力,笔下风电。

《杜臆》:因昭君村而悲其人。昭君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月夜」当作「夜月」,不但对「春风」,而与夜月俱来,意味迥别。

《唐诗评选》:只是现成意思,往往点染飞动,如公输刻木为鸢,凌空而去。首句是极大好句,但施之于「生长明妃」之上,则佛头加冠矣。故虽有佳句,失所则为疵颣。平收不作记赞,方成诗体。

《杜诗解》:咏明妃,为千古负材不偶者,十分痛惜。「省」作省事之省。若作实字解,何能与「空归」对耶?

《唐诗快》: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固哉斯言!美人岂劣于英雄耶?

《杜诗详注》:朱瀚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作胡语,含许多悲愤。陶开虞曰:此诗风流摇曳,杜诗之极有韵致者。

《围炉诗话》:子美「群山万壑赴荆门」等语,浩然一往中,复有委婉曲折之致。

《唐宋诗醇》: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咏明妃者,此首第一;欧阳修、王安石诗犹落第二乘。

《唐诗别裁》:咏昭君诗,此为绝唱,馀皆平平。至杨凭「马驼弦管向阴山」,风斯下矣。

《读杜心解》: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之归宿处。……中四,述事申哀,笔情缭绕。「一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何极!

《杜诗镜铨》:起句: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李子德云:只叙明妃,始终无—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王阮亭云:青邱专学此种。

《诗法易简录》:起笔亦有千岩竞秀、万壑争辉之势。

《网师园唐诗笺》:奔腾而来,悲壮浑成,安得不推绝唱!

《随园诗话》:同一著述,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然音节一事,难以言传。少陵「群山万壑赴荆门」,使改「群」字为「千」字,便不入调。……字义一也,时差之毫厘,失以千里,其他可以类推。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笔老峭而情事已尽,后半沈郁,结最缠绵。评:开口气象万千,全为「明妃村」三字作势。而下文「紫台」、「青冢」亦俱托起矣。且「赴」字、「尚有」字、「独留」字,字字相生,不同泛率,故是才大而心细。

《唐宋诗举要》:吴曰:庾信、宋玉皆词人之雄,作者所以自负。至于明妃,若不伦矣;而其身世流离,固与己同也。篇末归重琵琶,尤其微旨所寄,若曰:虽千载已上之胡曲,苟有知音者聆之,则怨恨分明若面论也。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

《诗境浅说》:咏明妃诗多矣,沈归愚推此诗为绝唱,以能包举其生平,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首句咏荆门之地势,用一「赴」字,沉着有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