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
译文
登上高楼满怀伤感看繁花,万方多艰难令人触目惊心。
在这战乱时候我登上此楼,世事如玉垒山变幻的浮云。
圣朝就像北极星永保气运,盗寇侵河山只能徒劳兴叹。
可怜后主只剩祠庙可归还,姑且在黄昏时吟诵《梁甫吟》。
介绍
此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注解
客心:客居者之心。
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赏析
《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
《瀛奎律髓》:老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九首,当写以常玩,不可暂废。今“登览”中选此为式。“锦江”、“玉垒”一联,景中寓情;后联却明说破,道理如此,岂徒模写江山而已哉!
《唐诗品汇》:刘云:“先主庙中乃亦有后主,此亡国者何足祠!徒使人思诸葛《梁父》之恨而已。《梁甫吟》亦兴废之感也。武侯以之。”
《唐诗归》:谭云:“常人以‘花近高楼’,何伤心之有?心亦有粗细雅俗,非其人不知。”鍾云:“对花伤心,亦诗中常语,情景生于‘近高楼’三字(首句下)。”鍾云:“动不得,却不板样(‘锦江春色’二句下)。”鍾云:“七字蓄意无穷(‘可怜后主’句下)。”
《杜臆》:此诗妙在突然而起,情理反常,令人错愕;而伤之故,至末始尽发之,时竟不使人知,此作诗者之苦心也……首联写登临所见,意极愤懑,词犹未露,此亦急来缓受,文法固应如是。言锦江春水与天地俱来,而玉垒云浮与古今俱变,俯视宏阔,气笼宇宙,可称奇杰。而佳不在是,止借作过脉起下。云“北极朝廷”如锦江水源远流长,终不为改;而“西山寇盗”如玉垒浮云,悠起悠灭,莫来相侵。……“终”、“莫”二字有微意在。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拘情景便非高手。”查慎行:“发端悲壮,得笼罩之势。”纪昀:“何等气象!何等寄托!如此种诗,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无名氏(乙):“起情景悲辏,三、四壮丽不板,五、六忠赤生动,结苍深,一字不懈,殆亦可冠长句。”
《唐诗镜》:三、四空头,且带俚气,凡说豪、说霸、说高、说大、说奇、说怪,皆非本色,皆来人憎。第五句有疵,结二语浑浑大家。
《杜诗集评》:李因笃云:“造意大,命格高,真可度越诸家。”
《唐诗训解》:起二句呼应。后六句皆所以伤心之实。因登楼而望西北,上句有兴亡之感,落句公以自况。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三、四宏丽奇幻,结含意深浑,自是大家”,蒋一葵曰:“起二句呼应,后六句皆所以伤心之实。第三句野马絪缊,极自万里;第四句苍狗变化,瞬息千年。五、六因登楼而望西北,末上句有兴亡之感,落句自况。”徐中行曰:“天地、古今,直包括许多景象情事。”郭浚曰:“此诗悲壮,句句有力,须看他用字之妙。”黄家鼎曰:“触时感事,一读一悲怆。”周珽曰:“酸心之语,惊心之笔,落纸自成悲风凄雨之状。”
《唐风定》:胸中阔大,亦自诸家不及。
《杜诗详注》:朱瀚曰:“俯视江流,仰观山色,矫首而北,矫首而西,切登楼情事;又登楼以望荒祠,因念及卧龙一段忠勤,有功于后主,伤今无是人,以致三朝鼎沸,寇盗频仍,遂彷徨徙倚,至于日暮,犹为《梁甫吟》,而不忍下楼,其自负亦可见矣。”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气色语,然已藏下感时意矣(‘玉垒浮云’句下)。”唐士雅云:“警吐蕃须峻,三字甚健。”敬夫云:“词气太婉,于情事未称(‘西山寇盗’句下)。”
《唐诗贯珠》:五、六与“今”字有血脉,结则吊古之意。
《唐宋诗醇》:申涵光曰:“‘北极’、‘南山’二语,可抵一篇《王命论》。”
《唐诗别裁》: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杜诗镜铨》:首二句倒装突兀。李子德云:“造意大,命格高,真可度越诸家。”吴东岩曰:“‘可怜’字、‘还’字、‘聊为’字,伤心之故,只在吞吐中流出。”
《唐诗近体》:律法甚细,隐衷极厚,不独以雄浑高阔之象,陵轹千古。妙在倒装(“花近高楼”二句下)。
《增订唐诗摘钞》:次句只了“伤客心”三字。下最难接。看此词句浑雅,而兴韵无亏,绝不堕怒骂一流。首二句在后人必云:“花近高楼此一临,万方多难客伤心。”盖不知唐贤运意曲折,造句参差之妙耳。若尾联之寓意保曲,更万非所及。全诗以“伤客心”三字作骨。
《网师园唐诗笺》:雄浑天成,茏罩一切。钱笺谓代宗任用程元振、鱼朝恩致蒙尘之祸,故以后主之任黄皓比之。
《历代诗法》:虚处取神,其实一字不闲投,逐句接递,故为奇绝。
《岘佣说诗》: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决也。
《唐七律选》:自“花近高楼”起便意兴勃发。下句虽奇廓,然故平实有至理,总是纵横千万里,上下千百年耳(首四句下)。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楼》之一。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注释:花儿靠近高楼,使得我内心忧伤,因为国家的多难(指战乱)使我来到这里寻求安慰。 2.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注释:锦绣般的锦江春色映照了天地,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凝固,玉垒山上的云彩变化莫测,象征着历史与现实的变化。 3.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型默写。 【答案】 登楼 边邑鸿声一例秋,大波平日绕山流。 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注释: ①“鸿声”:鸿雁南飞时的叫声;②“大波平日”:指黄河的水波;③“明月”:指月光;④“尽夕”
【注】槐柳:指高大的树木。萧疏:冷落稀疏的样子。郡城:指州郡的城。夜添:晚上增加了。山雨:山中风雨,泛指阴雨天气。作江声:仿佛江水的声音。秋风南陌:秋天的风刮过南边的小路。无车马:没有车马往来。高楼、故人:指作者自己及他的故人。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的诗。诗人在登高之际,看到“槐柳”、“山雨”和“江声”,不禁想到自己的“故国”。 前两句写登高所见之景。首句写城外景色,城外的树,显得有些萧条
【译文】 秋天登高望远,凉风吹拂海天相接; 山川景色已久,银河消失在天边。 远近高低各异,天地间太虚寥廓; 赋写因王阁之游而思比谢眺之游,感慨良多。 【赏析】 这首诗以“登楼”为题,描写了秋日登上高楼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句“秋日登高望”,交代了诗人登高的时间和目的。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诗人心情最为复杂的时候
【注解】 1. 登楼:登上高台。 2. 南望:向南眺望。 3. 淮树楚山连:淮河之树,楚地的山,一望无际。 4. 见雁无书寄:看到归雁却无书信寄回家中。 5. 归吴定此年:归到吴地(即家乡)就定下今年为归家之年的一年。 【赏析】 《登楼》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写于他出京赴洛阳途中。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作者登楼远眺的情景:站在楼上向南面眺望,只见淮河两岸的树木、楚地的山峰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登楼:登上高楼。 2. 川上值楼开,寒山四面来:站在高处的楼上,可以俯瞰四周的景色,感受到四周的寒意和山峰的环绕。 3. 竹吹人语远,峰碍鸟飞回:竹林里吹过的风声,仿佛带着人们的交谈声;远处的山峰阻挡了鸟儿的飞翔。 4. 生死别离陌,朝昏云雨堆:生命中的生离死别,就像陌路一般陌生;朝霞黄昏时,云雾缭绕,如同堆积的云雨。 5. 谁知独立意,溅泪落莓苔
登楼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注释: 兹楼:这座楼。 日登眺:每天登上高楼远望眺望。 流岁暗蹉跎: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 坐厌:厌倦了。 淮南:指唐朝时的淮南节度使李固言(742~809)。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的一首七绝,描写了自己登楼远望时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家乡景色的美好怀念。诗人通过对登楼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之情
【诗句释义】 登楼:登上高楼,即登高远望。 长望:长久地眺望。 雁叫哀:大雁南飞时发出叫声,此处指秋末冬初时节。 故吴事:故吴,古郡名,今江苏苏州一带。这里用“故吴”代称故乡。 麋鹿走荒台:指麋鹿在荒凉的台地上奔走,比喻人已离去,只有麋鹿在台地上徘徊。 【译文】 站在楼阁上我久久眺望远方,江水滔滔,听到大雁的叫声令人心伤。 故乡的景况让我感到凄凉,只见麋鹿在荒台边徘徊
登楼 茫茫地老与天荒,如此男儿铁石肠。 七十日来浮海道,三千里外望江乡。 高鸿尚觉心期阔,蹇马何堪脚迹长。 独自登楼时拄颊,山川在眼泪浪浪。 注释: - 【登楼】:登上高楼,即指诗人登楼远眺。 - 【茫茫地老与天荒】:形容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地老天荒,表示时间之久;茫茫无际,表示空间之广。 - 【如此男儿铁石肠】:形容人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男儿,男子;铁石肠,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 -
诗句释义与分析: - “百尺危楼照彩霓”:描述一座高达百尺的高楼,其上装饰着五彩斑斓的云霞(彩虹)。这句描绘了建筑的高耸和绚丽。 - “凭高不见羽人归”:站在高处看不见传说中的仙人(羽人)归来。这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可能是在感叹岁月的流逝或某种无法实现的愿望。 - “桑田海上悲深浅”:以桑田变化比喻世事变迁之迅速与无常。这里使用了一个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登楼 邑落皆山水,登楼远目通。从容民事外,游息圣经中。 画饼羞虚誉,持衡尚至公。此心难语俗,举袂挹松风。 注释:县城周围都是山水美景,登上高楼放眼望去,景色一览无余。在处理政事时从容不迫,在游览时喜欢在经典书籍中寻找乐趣。我不愿因虚假的赞誉而感到羞愧,我追求的是公正无私。我的本心难以用世俗的眼光来解释,我常常提起衣袖来感受松树的清香。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着四周美丽的山水景色
【注释】 1. 登楼:登高远望。 2. 从来好境遍人间:自古以来,好的境界到处都是。 3. 无奈劳生自欠闲:然而人生却总是有太多的忙碌,没有闲暇。 4. 江近时时吹白雨:每当江边下雨的时候,雨水总是那么洁白。 5. 面面看青山:从楼上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青山。 6. 歌声哀怨传三峡:在三峡地区流传着许多哀婉的歌唱。 7. 行色凄凉带百蛮:行走在路上,常常感到心中凄凉。 8. 流落爱君心未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述了诗人登上慈恩塔观赏南山的景象。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登楼 繁华盖尽一时间,烟雨蒙蒙气象闲。 - 繁华盖尽一时间:形容城市的繁华景象很快就消失了。 - 烟雨蒙蒙气象闲:描述天空中烟雾蒙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今日登临何所似,慈恩塔上望南山。 - 今日登临何所似:今天登高远眺有何感想? - 慈恩塔上望南山:在慈恩塔上眺望南方的山脉。 赏析:
登楼 风雨经旬只闭门,朝来倚槛已春深。 不知花片飞多少,但觉江城满绿阴。 注释: 1. 登楼:指诗人登上高楼远眺。 2. 风雨经旬只闭门:指连日的风雨使得整座楼宇都关闭了,只有通过门窗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3. 朝来倚槛已春深:早晨来到阳台(倚栏)时,春天已经到了很深的时候了。 4. 不知花片飞多少:不知道飘落的花片有多少。 5. 但觉江城满绿阴:只觉得整个江城的树木都被绿叶覆盖。 赏析:
【注释】 缥缈:高远。 飞楼:高楼。倚太清:高耸直指天穹。 沧溟:沧海或溟蒙,这里指大海。 世途:人间道路、尘世道路。 夷夏:中原与边疆。禹画:传说中大禹治水后划分的九州。 幽燕:指今北京地区。戎庭:即边陲、边疆。 贱策:卑微的策略,指自己的策略。无津致:没有达到目的。 秋风:这里借指时事政治。涕泗零:眼泪和鼻涕流下来。 【赏析】 《登楼》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通过登楼望远抒发自己对时局的感慨
诗句 1. 千年日月藏丹鼎,万里乾坤著白头。 - 描述时间的长久和宇宙的广阔。 2. 落木断虹天渺渺,闲云倦鸟日悠悠。 - 描绘秋天的景象,树叶落下,天空显得空旷。 3. 开门碧海通诸岛,极目青山是别州。 -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远离家乡的感觉。 4. 我欲便骑黄鹤去,回头还有故乡愁。 - 表示想要离开但又留恋故乡的情感。 译文 在古老的楼台上,岁月如流水般逝去
【注释】 登:登上。荜门:指简陋的房屋。真蚁穴:像蚂蚁窝一样,非常小。投:俯视。双睫:指眼睛。诗书落九州:诗人把诗句写在天下,与四海同享。元:同“原”,原来的意思。日脚:太阳。迟留:停留。同来客:一同来访的朋友们。此意:这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登上高处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一句,以“荜门”喻自己的家室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形象和表达的情感判断其艺术特色。 第一句“地卑梅雨湿”的意思是“地势低洼,梅雨时节又湿润”,这一句描写了登楼所见之景:地势低洼,梅雨时节又湿润。“地卑”、“梅雨湿”、“气压篆烟低”等词语,描绘了天气阴沉、空气沉闷的景象,烘托了一种凄清冷瑟的氛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诗人登上凤凰台后所见的美景,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认识和对神仙长生不死的渴望。 首联“图书粲东壁,星斗下西楼”,描绘了凤凰台上壮丽的景物。东壁图书璀璨,西楼星斗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这里的“图书”指的是古代的经书,象征着学问和智慧;“星斗”则是指夜空中的星星,代表着自然之美和宇宙之广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的内容,手法,效果等;然后分析要内容,比如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抒情方式等;最后赏析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此题注意“含”“见”“长”“涯”的注释,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诗句:溪谷中还存着冰雪,川原上已经长出了草芽。 译文:溪谷中还存留着冰雪的寒冷,川原上已生长出嫩绿的新芽。 赏析
登楼 城外园林非一主,春风总总为开花。 游蜂语燕随人眼,过尽南家与北家。 注释:城外的园林不是属于一个人,而是百花争艳,争相开放。蜜蜂和燕子随着人的视线飞舞,飞过了南北的人家。 赏析: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城外园林非一主”,诗人将城外的园林比作主人,强调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魅力。次句“春风总总为开花”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温暖,万物复苏
【注释】凉桐:指梧桐,一种树。 按:敲击。 搔首:用手抓头发。危楼:高楼。 百感生:各种感情涌上心头。 天欲尽头:天边似乎到了尽头。 烟水阔:水雾弥漫,天色渺远。 芜(wú):地名,古时属吴县地。 【赏析】此诗写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抒发悲愁之情。开头两句“凉桐叶叶按秋声,搔首危楼百感生”写登楼所见之景。诗人登上高高的城楼,只见秋风萧瑟,一片落叶飘零的景象。这景象触动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孤独
登楼 越客西来隐姓名,扁舟浩荡逐江行。 岳阳楼上三更后,自倚栏干看月明。 注释 - 越客:指来自南方的人。 - 西来:从西方而来,这里形容诗人来自远方。 - 隐姓名:隐藏自己的真实姓名,可能是为了避世或隐居。 - 扁舟:小舟,比喻诗人的船。 - 浩荡:广阔、宏大。 - 逐江行:顺着江河漂流。 - 岳阳楼(Wāyě Lóu): 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之一。 - 三更后
注释:秋日的树林稀疏地长着几株乌鸦,城脚处有片荷花在微风中斜斜地摇曳。 暮色中的白云仿佛有三万里之远,却不知是谁家的渔人在撒网捕鱼。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七言律诗。首句写林间鸦鹊,次句写池边荷花,三句写云彩,末句写鱼网,全诗构思精巧,富有情趣
【注释】 翻经兴尽卷书帷:翻完经书,兴致已尽,于是收起书卷。卷:收藏;帷幕,古代用来遮风挡雨的布或帘子。 独上江楼送落晖:独自登上江边的高楼,目送夕阳西下。 人迹已随云影断:行人的身影已经随着云朵的影子消失不见。 傍檐嘉月冷侵衣:月光洒在屋檐下,清冷袭人。嘉月:明亮的月亮。 【译文】 翻完经书,兴致已尽,于是收起书卷。独自一人登上江边的高楼,目送夕阳西下。行人的身影已经随着云朵的影子消失不见
【注释】 1. 登楼:登上高楼,远眺。 2. 春方好:春天刚刚到来,正是美好的时节。 3. 望欲迷:远眺时眼睛模糊,难以分辨景物。 4. 关情山簇簇:关着情感的大山连绵不断。 5. 馀思草萋萋:剩下的思绪就像草木一样茂盛。 6. 小浦依林曲:小河弯曲地依偎在树林之中。 7. 长天向水低:天空似乎比河水还要低下。 8. 乡心正无限:家乡的情感无边无际。 9. 恰恰一莺啼:恰巧有一只黄莺啼叫。
登楼 楼上秋风吹画屏,楼前秋思满都亭。 金河水去涓涓碧,琼岛云来冉冉青。 近见萧何成第宅,旧闻汲黯在朝廷。 明时进用多英杰,迂腐深惭守一经。 注释: - 登楼:登上高楼欣赏美景。 - 楼上:指登高望远的地方,如高楼、阁楼等。 - 秋风吹画屏:秋天的风轻轻吹过画有秋景的屏风。 - 楼前秋思满都亭:楼前的景色让人满心都是秋天的思绪。 - 金河水:指的是黄河的水。 - 涓涓: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 碧
诗句释义 1 木末孤蝉鸣不休:描述了一个场景,即树梢上孤独的蝉在不停地鸣叫。 2. 客子正倦还登楼:这里的“客子”指那些旅行中的人或游子,而“正倦”表明他们可能感到疲倦或厌倦,选择再次登上高楼。 3. 断虹阁尽芳草雨:描述了一座建筑物(可能是阁楼)被雨水淋湿,周围的草地上长满了草。 4. 孤雁点破南云秋:孤雁在秋天的天空中飞翔,给南方的天空增添了一丝凄凉的色彩。 5. 城头笳声撼落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考核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情感主旨。具体到本题: (1) “茅屋厌卑湿”,诗人的居所简陋低矮,环境潮湿阴暗。“茅屋”是陋室、草舍的意思,“厌卑湿”是厌恶潮湿阴暗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简朴清贫生活的喜爱与追求。 (2) “登楼思不群”,登高远眺,诗人思绪飞越群山,神驰天际
【注释】 登楼:登上高楼。 凭高:凭倚高楼。 寒烟衰草:形容秋日景色萧索凄凉。 松楸(qiū):指墓地上的古松、古墓。 【译文】 闲来无事,不忍心去倚靠危楼,一度凭高,不禁泪流。 极目远望,青山在斜阳的映衬下显得苍翠;寒烟衰草,紧接着那古老的松树和坟墓。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高时触景生情而感伤落泪的情景。首句“闲来不忍倚危楼”,表明了诗人登高的原因——为了排遣内心的寂寞
【注释】 百二:地势险要。浮:漂浮。六幕:指六朝。凭虚:登高,凌空。蓬莱阁:神话中的仙山名。九州:指中国。盈眸:满眼,尽收眼底。盘游:指游乐。盘,盘旋。纵骝骆:放马奔驰。幸分:有幸得到。分茅土:分封土地。为善乐:乐于施政。金罍有酒谩如泉:金罍中之酒,虽美如泉。燮理:治理。浅深随意酌:斟酌得当,随意而酌。中人:指诗人自己。掖我登云梯:扶着我登上云梯。长恐檐头星斗落:长怕云头上的星星坠落下来。终南
【注释】 ①游兹地:游玩于这里。②登楼慰所期:登上高楼来安慰我的期望。③树阴深坐客:在树荫深处坐着客人。④当檐白果垂:正当屋檐下,白果下垂。⑤风情真可住:这里的情趣确实可以居住。⑥俗物苦相追:世俗的事物苦苦地追赶着。⑦“满院”二句:院子里的红榴花盛开,屋檐下的白果垂下来。⑧住:停留。⑨俗物:指世俗事物。⑩追:紧追不舍。 【赏析】 《登楼》是孟浩然在襄阳期间所作,诗中写自己在楼上登高望远,心情舒畅
【注释】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的南通市海门区。摇落:萧索。新秋:秋天。览胜:观赏风景。江上楼:长江上的高楼,即江边之楼。蒹葭(jiān jiā):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扁平,披针形,花小呈穗状,白色。黄叶渡:黄色的芦苇。几家:几户人家。烟火:炊烟。白蘋(pín)洲:水中的浮萍聚积的地方。远山:远处的山脉。历历:分明可见的样子。数可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野水:野外的水流。盈盈:满溢的样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登楼: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远眺四周的群山。万山深入且登楼,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萧散看春不断愁,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到来时,虽然看到万物复苏,心中却依然充满忧愁的情感。 2. 朝雨疏烟摇大壑,夕阳空影纳神州:描述了早晨细雨和傍晚薄雾的景象,以及夕阳斜照在大地上的美景。这些自然景色映射出国家的辽阔和壮丽。 3. 七哀诗思无刘表,十赉文心有敬游
【注释】 吟边:指登高而咏诗。凭栏:倚着栏杆。“吟”字下有“不耐看”三字。“天地一时秋气动”,指秋天来了,草木摇落、万物萧索。“山川四望客怀宽”,指登楼远望,山光水色,令人心胸开阔。“蕉叶招风送早寒”,指初夏时节,天气已转凉,树叶开始凋零。“短褐萧萧知己少”,意指朋友稀少,只有自己一人孤独地度过岁月。“任无鱼食铗休弹”,“铗”为剑柄。“铗”字下有“休弹”二字。比喻没有好的机会,只好放弃。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小西湖美景的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小楼西下小西湖,淼淼烟波望转孤":这两句描绘了一座位于西侧的小楼,它俯瞰着小西湖的美丽景色。"淼淼烟波"形容湖面烟雾缭绕,"望转孤"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水域的深情凝视。 2. "连日南风吹不歇,自添新水浸菖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持续不断的南风的感受。"连日南风吹不歇"描绘了持续的南风,没有停歇的迹象
【注释】 掉臂:掉转衣袖,表示不拘礼法或不受拘束。 万里身:形容远离家乡的游子。 倚阑:靠在栏杆上。阑,指栏杆,也泛指楼阁等建筑物上的横木。 物华:景物,自然风光。 细寻往事知多少:意谓在细寻往昔往事之时,又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往事浮现心头。 我:诗人自称。 五十人:年纪已到五十岁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感怀之作。诗的前两句写登高所见,以“万里身”三字领起,写出了诗人远行归来后的心情
诗句解读 1. 往来三楚间,凉凉一孤客。:诗人在三楚(古代对楚地的泛称)之间来往,感到孤独。"凉凉"描绘了诗人的心境,他感到孤单且有些凄凉。 2. 惟有此山川,赏心共晨夕。:尽管诗人身处三楚之间,但只有这里的山水美景令他心情愉悦。"赏心"意味着赏心悦目,"共晨夕"表明这种愉快持续到每天早晨和夜晚。 3. 衡岳七十峰,历历神与役。:这里提到“衡岳”,即衡山,有七十二峰,山上有神灵居住
【注释】 少小:小时候。楚尾吴头:指长江的下游,泛指江南一带。伤心地:悲伤的地方。莫上楼:不要上楼。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以登楼作景,抒发了怀人之情。首联“少小听歌怕唱愁,一声楚尾与吴头。”是说在年少时喜欢听唱歌,害怕歌声会引发自己的愁绪,因为那歌声仿佛来自遥远的楚国尾端和吴国的开端。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和不安。颔联“如今身在伤心地
【注释】 1. 朝:早晨。2. 暮:傍晚。3. 亦:也。4. 登:登山,登上楼。5. 千里色:指白云万里的景色。6. 故山秋:即故乡的山。7.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人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生活常态,但一日之中却有两次登楼的机会,一次在朝,一次在夕。诗人通过写登楼,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写“早”与“晚”两次登高所见的不同景色;次句则从视觉和时间两方面进一步写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远眺四周的情景。 第1句:“蒙蒙烟雾里,峰岫隐如无。” - 注释:雾气笼罩的景色中,山峰似乎消失一般,变得模糊不清。 -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山峦比作无迹可寻的影子,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第2句:“地近市廛旧,人看世界殊。” - 注释:脚下的土地与过去相比,变得更加繁华喧嚣;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是: 登楼 阗阗扰扰晚来闲,独倚危楼一望间。 挈榼漫沽村市酒,开窗正对夕阳山。 月来虚馆谁家笛,风度疏钟到竹关。 只有渔翁无简束,扁舟摇曳白云湾。 译文: 在傍晚时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渐渐平息,我独自靠在高高的楼上远眺。随手拿起酒瓶随意地喝着乡村市集上买来的美酒,推开窗户正好看到夕阳下山峦的影子。夜幕降临时,空寂的馆舍传来谁家的笛声,风轻轻吹过竹门传来稀疏的钟声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 万里新寒袭敝裘,故人何在独登楼。 译文: 万里之外的寒冷天气侵袭着破旧的裘衣,我独自登上高高的楼台。 注释: - 万里:表示距离之远。 - 新寒:形容天气的寒冷。 - 袭:侵袭。 - 敝裘:破旧的裘衣,这里指自己的衣服。 - 独登楼:单独一个人登上高楼。 - 故人:老朋友。 - 无际:没有边际,形容愁绪无边无际。 - 鸿鹄哀鸣去有求:大雁的叫声中透露出它们的离去是有目的的。
注释: 照雨日未没,依风楼自阴。 江声总到郭,天影不分林。 鹄举怜高翼,鸡栖惜远心。 姓名吾足耻,人或问遗金。 赏析: 《登楼》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诗作,此诗以登临览眺为题材,描写了作者在登楼时所见所感。全诗四句一气呵成,意境浑融;写景与抒情结合紧密,寓情于景之中。 首联“照雨日未没,依风楼自阴”,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照雨”指下雨,“日未没”即天色未晚。“依风楼自阴”,言登上高楼后
【注释】 ①“飞甍”:指高耸入云的楼阁。“碧汉”:即银河,古人常用“碧汉”比喻天上。②“人语”:指人声嘈杂。“半空间”:指人声嘈杂的声音仿佛从空中传来。③“眉黛”:即蛾眉,代指山。④赏析:此诗是登高望远之作,诗人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景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首句写楼阁凌驾于天外,与天河相接;第二句写楼上人喧如市,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声音从空中传来;第三句写在茫茫云海之上,只见一道青翠色的山峦横亘天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西风吹帽雪笼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被西风吹得头发和帽子都被雪覆盖的情景。 2. 今古无情独倚楼: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独自一人在楼上,感受到古今人事的变化。 3. 日月悠悠长剑老:这里的“日月”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长剑”则指诗人自己。岁月如流水般逝去,诗人也感觉到自己的年纪在增长
【解析】 本诗首联“凭高试一望,历历见分野。斯人各有营,谁是悠悠者。”诗人登上高楼远眺,只见层层叠叠的山峦,清晰可见。而在这茫茫的云海之中,又有谁能够像仙人一样逍遥自在呢?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出一种人生哲理,即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里,人们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谁也超脱不了这个现实。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界的无奈与愤慨之情。 【答案】 登楼 凭高试一望,历历见分野。 斯人各有营,谁是悠悠者。 注释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理解和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考生要准确书写,注意“阑”“砌”的写法,不要笔误。 【答案】 ①为怜春去不登楼(怜:爱怜,同情) ②动远愁(动:引起)③红雨乱(乱:纷飞)④接天芳草绿云稠(接
【注释】 凭阑:倚靠栏杆。一望:一眼望去。白云重:云彩浓密,像堆积着的白云。萧森:指松树和竹子茂密而苍劲的样子。裛(yì):沾湿,湿润。漓流:山间溪流。秣陵:古县名,在今南京西南郊。钟:古代的一种计时器,也用作乐器。这里泛指寺庙中敲钟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时所见的景象。诗人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只见白云缭绕。松竹葱郁苍翠,晶莹的露水沾润了大地。远处山间溪流潺潺不断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韵脚是“天”“圆”和“仙”等。 第一联:登楼怀有岁,今日始登天。 注释:登上高楼怀念岁月的流逝,今天才终于登上了高楼。 赏析:诗人登高望远,感叹时间的飞逝,感慨人生的短暂。 第二联:俯出万柳上,仰窥孤月圆。 注释:从楼下仰望,看见无数柳树在风中摇曳;抬头看向天空,只见月亮又大又圆。 赏析: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俯视脚下万条垂柳,遥望夜空中皎洁明月
【解析】 1. “独坐高楼上,看花泪暗流”一句中“独坐”,写出了诗人登楼时孤寂的心情;“暗流”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 2. “东风无限好”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它与下句的“日暮使人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3.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面对盛开的花朵,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4.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
登楼 看山不用出层城,几度登临爱薄晴。 云带晚霞无定色,蝉吟夕照有馀声。 疏篱木槿娟娟艳,极浦沙鸥点点明。 笑我题诗无健笔,倚栏敲句愧难成。 注释: - 看山不用出层城:不需要走出城就能看到山。 - 几度登临爱薄晴:我已经多次登上高楼欣赏美景了,但是天气总是那么晴朗。 - 云带晚霞无定色:云彩像晚霞一样变化无常。 - 蝉吟夕照有馀声:傍晚的阳光下,蝉在鸣叫,声音悠扬不绝。 - 疏篱木槿娟娟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每一句的翻译及注释: - 落日登楼意,沧州万里遥。 - 释义:在落日时分登上高楼,心中充满远行的意绪,想到遥远的沧州(今河北沧州市)。 - 注释: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对未知的向往。沧州是诗人的一个故乡,但此刻却显得那么遥远和陌生。 - 云阴冥屈蠖,风势侧盘雕。 - 释义:乌云密布,像一只蜷曲的虫子
【注释】 登楼:登上高楼。 楼小能容膝:楼虽然不大,但可以容纳下一个人伸开两腿坐着。 檐高老树齐:檐头很高,把树枝都压弯了。 开轩平北斗:推开窗户可以看到斗宿的星星。 翻觉太行低:抬头望去,太行山好像变得很矮。 【赏析】 这是一首咏楼的诗。诗人登高临远,极目四野,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感慨。首句写楼小,但足以容膝;二句写屋高,而使老树弯腰;三、四两句写登楼所见,以北斗和太行的高低作比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首句“思乡不可得,怅望倚高楼。” - 翻译:我因思念故乡而不能得到,只能怅然地望着高高的楼。 - 注释:“思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情感,“不可得”则反映了现实的距离感。 - 赏析:首句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表达了一种对故乡深切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无奈和悲伤的情绪。 2. 第二句“一道黄河水,羞随白发流。” - 翻译:黄河的水带着一种羞愧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登楼: 诗的主题,诗人在此表达了他的情感和所见所思。 2. 春晚北楼上: 指春天的傍晚时分登上了位于北方的高楼。 3. 风多忘日暄: 风多,天气多变,使得阳光变得炎热难耐。忘,忘记。日暄,太阳晒得人很热。 4. 见花思酒客: 见到花朵,便想起那些饮酒作乐的朋友。 5. 望柳忆柴门: 望着杨柳,怀念着柴门(即简陋的农家小门)。 6. 高下城中屋:
【诗句】 晨起日色昏,村落隐轻雾。 相将楼上来,豁然乾坤露。 晴高大岘云,秋远济阴树。 海山何处归,万里如可步。 【译文】 清晨太阳昏沉沉的,小村隐藏在轻雾中。 我们来到楼上,顿时天地之间一片光明。 晴朗的天空中高悬着大岘的云,秋天里远处有树木的轮廓。 不知道海和山在哪里是终点,但可以想象它们在万里之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哲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叶脱梧桐报早秋,旷怀岁月一登楼。 - 叶子脱落,梧桐树开始报告秋天的到来。 - 我的心情开阔,岁月流转,我登上了高楼。 2. 眼前山色依然碧,槛外江声空自流。 - 眼前的景色仍然是绿色的,就像山一样清晰。 - 窗外的江水声音似乎在空荡荡的流淌。 3. 西望岷山思故国,北怀渤海忆神州。 - 我向西望去,思念的是故国(指唐朝)。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并注意关键词语,如“久”、“朔风”、“西日”等,同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情感。“登楼”:登上高楼。久不登楼望,江天别样清。久未登高而望,江天显得格外清明。久:长时间。 【答案】 久未登高而望,江天显得格外清明。久:长时间,此处指很久。 译文: 好久没有登上高楼眺望了,眼前江面水天一色、分外清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赏析其表达的情感。“落叶萧条万井秋”,万井,指众多的村庄;“寒鸦乱”是说乌鸦在苍烟古木间盘旋。“千里音书悲雁断”中的“悲雁断”是指鸿雁失群而归,故有悲愁之意。“十年踪迹感萍浮”“擎杯欲醉何曾醉”中“漂泊”“无定”表明诗人的心境。“擎杯欲醉何曾醉,惆怅西风独倚楼。”中“惆怅西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之情
【注释】 登楼:即登楼望远,诗人登高远望,触景生情。万里堕春愁:指春天的景色让人感伤。芳草欲迷路:意思是芳草长得茂密,让人分不清方向,容易迷路。好花偏近楼:好的花儿靠近楼台。倦飞江上燕,冷眼水边鸥:形容燕子、鸥鹭等鸟儿厌倦了飞翔,在水边静静观看,不再有往日的自由。为问往来客,日斜何所投:询问那些来来往往的客人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他们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的诗
注释: 花梁鸳瓦旧楼台,窗里凉云压雁开。 莫讶向江凝望久,画樯昨日此中来。 译文: 古老的楼台在花檐下,鸳鸯瓦上露水斑斑。 别以为你久久凝望江景,那是因为昨天的船就停在这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登高临远景色的小诗,首句"花梁鸳瓦旧楼台"是写楼台的建筑和装饰,第二句"窗里凉云压雁开"则是写楼上所见之景,第三句"莫讶向江凝望久"表达了诗人凝望着远方,久久不归的情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登楼》。全诗如下: 登楼 馀闲聊尔试登楼,近远山田报有秋。 一月几回开口笑,万几无间悉心筹。 锤峰早上团圞魄,列水宁殊今古流。 此夕此时祗宜乐,为怀西旅却增愁。 注释: 1. 余闲:闲暇之余。 2. 尔:你。 3. 近远山田:形容山间的田野景色。 4. 秋:秋天。 5. 口:这里指开怀大笑。 6. 万:无数的。 7. 锤峰:山峰。 8. 团圞魄:月亮的形状。 9.
诗句释义: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注释解释: - 锦江:指成都附近的岷江支流,这里用来象征国家的富饶。 - 玉垒:位于今四川乐山市,是古代蜀国的边界要塞,这里指代国家的安全与边疆的稳定。 - 北极:古代中国以北极星为天象的参照物,这里用以象征国家的中心和正统。 - 后主: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
【解析】 “六曲”“压”是关键词,“瑞雾”,云雾。 【答案】 译文:楼阁的栏杆上画有六个弯曲的图案,好像把银河给压下去了,瑞霭缭绕着烟雾弥漫。 注释:六曲、栏杆。瑞雾,指云雾。霏霏,形容烟云飘动的样子。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后两句抒发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小白梅逾耿”,意思是说小白梅已经开过了,花期已尽;“深青竹更研”的意思是说翠绿色的竹枝更显得修长挺拔。诗人登上高楼凭栏远眺,看到满山遍野的梅花都已开放过了,花期早已过了,而那青翠的竹子却更加苍劲、挺拔。这两句写景,突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