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全诗内容,了解诗歌大意,然后逐句进行赏析。 “朝来飞雪正纤纤,春日春寒觉更严。” 清晨的雪花像柳絮一般轻柔,春天的寒冷感更明显了。 “梨已吐花重传粉,梅才结子早和盐。” 梨花已经开放了,又重新传播花粉,梅花刚结出果子,就与食盐相混合。 “月通馀彩明穿户,风卷疏团暗堕檐。”月光照进屋里,使余下的彩色也变得明亮起来,风卷起窗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咏物诗。全诗通过对佛桑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净土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句“南无丽卉斗猩红”中,“南无”是梵语,意为向释迦牟尼佛祈祷,表达敬意;“丽卉”指的是艳丽的花卉,这里指佛桑花;“斗猩红”形容佛桑花鲜艳如猩红色。这句诗通过比喻,将佛桑花比作艳丽的花卉,强调其美丽动人。 第二句“净土门传到此中”中,“净土门”指的是佛教中清净、庄严的地方,这里指佛教修行的境界
入山 客子寻幽兴,随云入乱山。 清秋吟不极,尽日影俱闲。 灵籁追长啸,残霞映醉颜。 脱身尘土外,心静是真还。 注释: 1. 客子:指作者自己。 2. 寻幽兴:寻找幽静的乐趣。 3. 随云入乱山:意思是说随着飘浮的云雾进入纷乱的山中。 4. 清秋:秋天,泛指秋季。 5. 吟不极:吟诵不停。 6. 灵籁追长啸:灵境中的风声追逐着长啸之声。 7. 残霞映醉颜: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脸上。 8. 脱身尘土外
【注释】 感遇:即感事,感慨世事,抒发怀抱。再用:重用。前韵:指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句押韵。春秋各芬芳,窗前兰与菊:春秋两季,兰和菊都散发着芳香。 平生绝荣愿,穷途不须哭:一生中没有荣华富贵的愿望,即使困窘也无需哭泣。 纵步阱难防,暝投藩易触:即使不小心掉入陷阱,在黄昏时被藩篱击中也难以防备。 公论需久真,谁畏彤管辱:公正的议论需要长久的验证,谁敢因红笔书写的文字而感到耻辱? 三窟讵云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1-2句:年几五十鬓成丝,物理人情觉悟迟。 - 注释:年龄已经接近五十岁了(“年几五十”)。鬓发已经开始变白(“鬓成丝”)。对于世间的物理和人情,我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但这种领悟却来得晚(“觉悟迟”)。 - 译文:我已经将近五十岁,头发已经变白,对世间的物理和人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但这种理解来得晚。 - 赏析
诗句:花好能禁几日开,东皇应乏补春才。 译文:花儿能够开多久呢?春天需要谁来补充?纷纷抱怨我沉迷于诗句之中,点点催促人们举杯欢庆。残花似乎还怀有感情地停留在绿叶之上,香气却已经无法依靠苍苔栖息。美好的颜色最终都归于尘土,到处是名园如马嵬。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去秋来的哀叹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诗中“花好”意味着花儿盛开得非常美丽,而“禁几日开”则表达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律诗,描绘了茶陵五峰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首联“攀萝蹑磴路盘纡,出涧流泉百折馀”,描写了诗人在五峰庵攀登崎岖的小径,沿途经过了许多曲折,最后终于走出了山涧,听到了清冽的泉水声。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山路的蜿蜒曲折和泉水的潺潺声,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小天地之中。 颔联“地献秫田充佛供
【解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诗。全诗八句,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四海难容身一叶”七句为第二部分。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吊古之笔抒怀人之哀,通过写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遇,抒发了对古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叹和感慨。 第一部分:开头两句“经过此地倍堪伤,忆子青年饲虎狼”,写诗人在这个地方看到一些荒凉景象,想到自己的遭遇,心中不胜凄凉,于是回忆起当年与友人一起游历的情景。这里,“倍堪伤”的意思是“更加伤心”
牡丹 牡丹花开得迟,香气却很浓郁。 繁华景象令人愁,黄昏之时更凄凉。 富贵荣华天生成,花合隋时曾得宠。 牡丹根在宋代生,古色依旧显生机
《小游仙诗·其二》是明代诗人桑悦的佳作,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仙境图景。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玉女班中忽吐光 - 关键词:玉女、吐光 - 注释:描述一群仙女忽然从天上散发出光芒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通过“玉女”这一形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氛围,同时“忽吐光”暗示了光明或希望的出现,给人以美好期待的感觉。 - 第二句:体生微妙自然香 - 关键词:微妙、自然香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