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董大其二》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公元754年。这首诗是高适与董大的赠别之作,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态度的豁达。下面将介绍《别董大其二》:

  1. 作者介绍
  •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还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他的作品多抒发爱国情怀,反映人民疾苦,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 诗词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 诗作解析

  • 第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描述了一幅辽阔而苍茫的北方景色,黄云蔽日,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或许是忧郁或困顿。
  • 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则转向了自然景象,北风凛冽,大雁南飞,雪花纷飞,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同时也象征着诗人的旅途劳顿。
  • 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豁达,他认为即使前路迷茫,也不必担心没有知音。
  • 第四句:“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更是一种激励和鼓舞,表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认识和理解自己。

《别董大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哀愁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诗歌。通过对友人深厚的情感表达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坦然面对,展现了高适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