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水槛遣心(其二)
译文
蜀地四川的天气常常在夜里下雨,在水边的栏杆旁已能看到天色转晴。花叶被雨水淋得湿润,树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满水洼,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我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慢慢地倒酒来饮,我凭借它来陪伴我的馀生。
介绍
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二》是一首描写蜀地风光和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伟大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以下是具体分析:
自然景观:《水槛遣心二首·其二》中的蜀地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诗中“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两句,生动刻画了四川地区特有的湿润天气,以及诗人在风雨之后感受到的变化。这样的自然景象不仅是诗人眼中的世界,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社会感慨:诗歌中的“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新,更暗含了诗人对个人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对比自然与个人的清洁与健康状态,表达了一种对社会污浊的无奈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愁。
人生哲理:“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这两句反映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及其哲学思考。他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追求虚名,而在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
艺术表现:《水槛遣心二首·其二》的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摹来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杜甫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水槛遣心二首·其二》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杜甫高超的艺术造诣,还反映了他对时代、对人生、对自己创作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注解
蜀天:蜀中雅州,常多阴雨,号曰漏天。
槛:栏杆。
祗(zhī):恭敬。
尚:崇尚,注重。
浮名:虚名。
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