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与舟闲,悠悠吴楚间。
羞将新白发,却到旧青山。
一叶忽离树,几人同入关。
长安家尚在,秋至又西还。
西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归》是元稹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14卷第17首。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西归》:
- 诗歌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与地点:《西归》是诗人元稹在唐和年间创作的组诗《西归绝句十二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当时元稹奉召还京途中。
- 文学价值与意义:作为《西归绝句》系列的一部分,这组作品体现了元稹对家乡及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其通过简洁的七言绝句形式,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以及旅途中的情感变化,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诗歌主题内容
- 思乡之情:《西归》通过描写诗人在外漂泊的心境,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中“谁将西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归家的心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轮回的感慨。
- 自然意象:诗人运用“西归”这一概念,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情感,如“落日当空”、“荒泽远”等诗句,都透露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氛围。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 语言艺术特色
- 简练明快:《西归》的语言风格简练而富有力度,每句话都直击人心。例如,“落日当空”不仅描述了一幅落日的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这种用词精准、意境深远的写作技巧,使得诗歌的艺术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 对比映衬:通过对不同场景的对比,诗人强化了情感的表达。《西归》中的“落日当空”与“荒泽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荒凉与无助,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他对于归途的渴望。
- 社会文化影响
- 文人墨客共鸣:《西归》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与共鸣。在唐代乃至后世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文化传承作用: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西归》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文学风貌,也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社会风貌。
《西归》不仅是一首表达思乡情怀的经典作品,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瑰宝。它以其简练的语言、深邃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西归》的深入解读,人们不仅能欣赏到诗人高超的文学才能,更能从中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