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声

井上梧桐暗,花间雾露晞。
一枝晴复暖,百啭是兼非。
金屋梦初觉,玉关人未归。
不堪闲日听,因尔又沾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莺声》是出自于唐代文学家罗隐的一首五言律诗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逝世于909年(大中十三年)。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罗隐自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成年后,他欲以文取仕,却遭遇了仕途上的重重坎坷。在经历了数年的不第之后,罗隐最终对仕途产生了失望情绪,选择了隐居生活。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井上梧桐暗、花间雾露晞的景色,以及百啭兼非的声音。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莺声》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是唐宋时期文人对于生命体验、自然感悟和社会现实的深度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