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段太尉庙

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
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
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段太尉庙》是唐朝诗人罗隐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罗隐(833年—910年),字昭谏,号江东生,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唐诗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少年时便有诗名,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后因不满朝廷的腐败和宦官专权,罗隐转而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政治批评,其作品多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个人情感。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激昂慷慨的豪放派,也有婉约细腻的柔情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句原文: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3. 诗句解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感受。首句“近甸蒙尘日”暗示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以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接下来,“南梁反正年”则暗指了历史上的南梁王朝,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结束的感慨。第三句“飘流茂陵碗”,以“茂陵碗”喻指帝王之杯,意味着权力的腐朽与无常;而“零落太官椽”则形容了官员们命运的悲凉。第五、六句“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既表达了对他们功绩的认可,又隐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最后一句“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更是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罗隐的《题段太尉庙》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其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罗隐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